“不快不行啊,江寧市的考察團,有人心思活泛,打算讓我去江寧市建分校。要是被有心人盯上,會搞手段逼著沙洲市這邊配合,到時候反向入股‘張安教育’,沙洲市這邊的是頂不住壓力的。”
“那行,之前聯絡的老師,都會在長江鎮的圖書館聚一聚。”
“回頭我讓人去長江鎮開個茶館吧,然後開個‘張安教育’的公共部落格。”
之所以張大安沒有搞個電子郵件啥的聯絡方式,那是因為這年頭的絕大多數縣市老師,別說電腦了,手機尋呼機都湊不出幾臺,家裡有個座機,已經是老早生活條件不錯的那種。
儘管沙洲市周邊縣市教育局都做了溝通,為了保持教育公平以及資源均衡,不要動不動就大批次挖人,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省城有人聞著味兒了,那必須動作快一點。
只不過也需要沙洲市教育局幫忙跟江皋市教育局溝通一下,兩邊關係其實非常不錯,因而打個招呼之後,就方便劃一條紅線。
什麼級別的能挖,什麼級別的不能挖,這是可以談的。
甚至能固定到什麼科目能挖幾個,這些都是可以提前做好溝通。
再有就是分校選址問題,在商言商的話,肯定是直接在市區搞一塊地最划算,生源好不好,地皮未來升值也是一筆長期投資。
只不過就跟民營醫院一樣,民辦學校按照江口省的規定,是要在市區三公里以外。
新東圩港中學距離沙洲市的市區二三十公里,那是相當的遵守規定。
要開分校,那就不可能半點風聲都不放出去,江皋市那邊的市區中學肯定是相當矛盾的,說白了還是屁股問題,跟沙洲市這邊的學校差不多。
對學校領導來說,“張安教育”最好明天倒閉或者被查封;對老師們來說,這就能倒逼一下學校,待遇提起來;對學生們來說……無所叼謂。
只是風聲這種東西,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情況。
江皋市教育局是知道韓鐵柺的,再者也知道沙洲市教育局在扶持“張安教育”以及合股的新東圩港中學,兩邊交流的時候,也提過分校可能選在江皋市。
一是離沙洲市的本部近,方便師資力量支援;二是江皋市也是崇州大市範圍,是參加崇州大市中考的,生源數量和質量都靠譜。
只不過橫插一槓子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首先就是沙洲市隔壁的暨陽市,畢竟沙洲市的一半土地一半人,曾經都是暨陽市的,暨陽市教育局早就饞“張安教育”的賺錢效率了;再加上離得又近,附近兩所中學的老師,時不時騎個摩托車就來新東圩港中學瞄兩眼,然後感慨萬千地回去。
論考察廣度和深度,暨陽市教育局手上掌握的資料資料是最強而有力的,老話說得好,暨陽強盜太湖賊,暨陽市教育局表示只要分校開過來,土地白送,但有一個條件:允許正常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弟接受義務教育。
正當張叔叔和賢侄認真考慮的時候,暨陽市對岸的馬洲市跳了出來,表示我土地白送,設施白送,什麼都白送,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這讓原本有條不紊安排工作的江皋市教育局直接抄起電話大聲呵斥:你們兩家特麼有病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