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沒有夢想

第86章 早餐並非秀色可餐

施葉露是那種即便只穿一身洗到發白的校服,並且因為長途奔波而滿頭冒汗,卻依然難掩其五官的精緻。

第一眼看到的時候,那種適可而止的驚豔,以及經得起耐看的特質,像極了一款用粗布包裹著的宋瓷。

可惜,太小。

各種意義上的。

“老闆,飯菜已經好了。”

“嗯。”

在客廳準時看《新聞聯播》是一個習慣,就像是他給新東圩港中學的學員做場景設計來強化記憶點,《新聞聯播》的每一條新聞,哪怕是簡訊,都有可能是他重生前諸多事件的記憶錨定點。

桌上擺著一份省內晚報,已經翻到了社會生活那一版,折迭得方方正正,單手一抖就能將版面的另外一半抖開。

儘管是社會生活版,但晚報有時候為了湊版面,也是會放一些沾邊但又不是那麼沾邊的內容。

“……三千多名中外嘉賓和客商在江寧聚集一堂,四六九七年江寧金秋經貿洽談會拉開帷幕……”

這次江寧金秋經貿洽談會雖然只是省內十二個地級市加盟,看上去好像是江口省的自娛自樂,然而級別並不低,政務院也有人出席開幕式。

其次就是雖然就省內十二個地級市加盟,卻也還是幹出了一千多個攤位,且主要是突出外商投資企業成果展示和產品協作配套技術交流。

含“金”量相當高。

“張安教育”也搭上了吳都市的車,跑去擺了個攤位。

當然這時候唱主角的不是“張安教育”,而是吳都市沙洲教育投資公司,也就是原沙洲市教育投資公司。

牌子掛在了吳都市的好處,就是省裡開席能上桌一起吃。

硬菜可能不好搶,剛上桌的一碟花生米,扒拉個三兩口,那還是問題不大的。

邱建民作為總經理,就親自去了一趟,對於外資來說,誰能想到你個濃眉大眼的,居然是個殼子公司?

所以有很多日韓東南亞的小公司,跟邱建民相談甚歡,簽了不少合作意向。

主要還是在人力資源這一塊,外資對勞動力的要求相對來說量化,比如掌握多少技能,掌握多少涉外溝通能力,然後在這個可量化範圍內進行培訓。

這方面滬州做得是最好的,不是這幾年如此,建國後對外貿易的主要技術人員,都是集中在滬州進行培訓。

以當年的創匯主力絲綢為例,吳都市的輕工,只要是涉外,都是在滬州完成的談判以及結算。

因此當年的輕工相關部委,掌握了大量資金,在滬州囤了不少大樓、宿舍樓,以前只是為了方便員工,誰曾想現在滬州房價起飛,土地增值帶來的收益,讓吳都市國營紡絲單位立地破產都能把現在的員工養活。

只是這些人才培養體系雖好,卻價格極其昂貴,而且很難適應現在的民營市場。

道理很簡單,建國之後的頂級人才培養,那是精英中選精英,要的就是核心戰鬥力。

現在不一樣,市場化之後,十個人的崗位,兩條好魚配八條鹹魚還能運轉……也不是不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