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進後廚報了菜,大聲道:“昨晚那三人又來了,就是點東坡肘子那桌,我剛才問了,的確是他們在網上幫咱們宣傳了一波。”
吳銘繼續顛勺,頭也不回地喊道:“水煮肉片是他們點的嗎?那我給他們多做半份,等上菜的時候你跟他們道個謝啥的!”
“我曉得!”
吳建軍就是想讓兒子給菜加量才提這事,只能說父子之間心有靈犀,竟然想到一塊兒去了。
一旁的謝清歡目不轉瞬地盯著離鍋騰躍而起的菜餚,她的心也隨之提到嗓子眼,只見鍋底焰舌猛地竄起半尺金紅,火舌吞吐間食材又劃過一道弧線穩穩落回鍋裡,她的心也隨之落回了肚皮。
師父真乃神人也!
雖說現代中餐的烹飪技法在宋朝就已基本定型,但歷經明清兩代的發展和近現代廚師的鑽研,期間所創造的許多技法是北宋廚師不具備或者說用不上的。
顛勺就是其中之一。
肝腰合炒這道菜有下鍋十八鏟的說法,意思是下鍋後用大火快速翻炒十八次就要立即出鍋。
家庭小灶尚且如此,飯店裡的猛火灶配上專業的顛勺手法,實際上的烹炒過程比這更快。
“走菜!”
吳銘將成菜裝盤,隨手擰小火力。
“師父……”
“嗯?”
“我想學這個!”
吳銘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她指的是顛勺,不禁啞然失笑,沉下臉呵斥道:“根基未穩便貪求技法?殊不知學藝最忌躁進,欲速則不達!待你火候到了,為師自會傳授。”
謝清歡雙頰瞬間緋紅,低眉囁嚅認錯:“師父教訓的是,清歡知錯。”
吳銘覺得自己還是太溫和了,對著小姑娘終究沒好意思罵太狠。
他看了眼大弟子裸露在外的小臂,心想你這個細胳膊細腿的夠嗆能學,且等著吧。
今天中午的客流量明顯比昨晚更大,單是好吃嘴的飯友就來了六七桌,而且全部點的單鍋小炒,貢獻了超過一半的營業額。
端上加量版水煮肉片時,吳建軍特意和陳桂彥嘮了會兒嗑,聊沒兩句便“小陳”“小陳”的叫上了。
陳桂彥不像於、劉二人那麼清閒,他下午還得回單位摸魚,沒時間細嚼慢嚥,三口兩口乾完飯,便掃碼付清了自己那部分飯錢。
起身走到店門口,忽然想起一事,又折返回來,走至前臺:“叔,我要給你們提個小建議。”
不等吳建軍有所回應,廚房裡響起一聲:“走菜!”
陳桂彥立刻伸手做請的手勢:“您先忙。”
吳建軍剛要轉身,猛地想起廚房裡有個宋朝的廚娘,他一開門,從小陳所在的位置看過去,後廚怕是要一覽無遺了。
忙止住腳步,笑道:“沒事,你長話短說吧。”
“???”
“走菜!”
又是一聲喊。
催個錘子!
這時候再磨磨唧唧不進廚房反倒顯得奇怪了。
吳建軍急中生智,指著停在店門口的一輛電摩托,囑咐道:“你幫我看著點那輛電摩,別讓人騎走了!”
陳桂彥轉身看向店外,點點頭說:“行!”
趁此良機,吳建軍趕緊開門進後廚端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