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本是玩笑之語,可吳掌櫃這番話中分明透著篤定自信,竟似真能做到一般。
換做旁人出此狂言,六人定會嗤之以鼻,但吳掌櫃的手藝在座早已領略,吳記川飯的葷菜便是以豬肉為主,卻能烹調成世間罕有的美味,絕不遜於燒朱院的炙肉。
林希拊掌而笑:“我只盼那日早些到來!”
眾人都笑了起來。
蘇軾又問:“說起豬肉,蘇某心中一直有個疑惑未解,今日正巧向吳掌櫃討教。昔日閒居在家,也曾烹製豬肉自娛,費了許多柴火,誰知……”
他話音一頓,面上掠過嫌惡之色:“那肉腥臊撲鼻,實難下嚥!每每思及,甚是不解,分明是同樣的豬肉,緣何到了吳掌櫃手裡,便能點石成金?”
吳銘笑起來,心想誰告訴你是同樣的豬肉,我有外掛你有嗎?
正色道:“蘇君有所不知,市肆所售豬肉,大多未經閹割。未閹的公豬,腥臊之氣發自內裡,不易祛除;母豬雖不似公豬那般腥臭,仍須處理,否則難免異味。”
“故而,欲得好味,第一步在於挑選。蘇君下回烹豬,最好親往肉市,眼觀其色,鼻嗅其氣,務求肉質緊實而無濃烈異味者,方可入手。”
蘇軾身體微向前傾,聽得極為認真。
“若不幸買得腥臭之肉,亦有補救之法。”
吳銘繼續教學:“須先用清水反覆浸泡,滌淨血汙雜質;然後以酒醋醃漬去味,再下鍋焯水,待腥氣稍斂,方可與辛姜香料同燉。舶茴香、桂皮、豆蔻之類,皆能深入肌理,調和本味……”
等等——
吳銘越說越覺得不對勁。
這不是東坡肉的古早做法嗎?
不該由自己琢磨麼!怎麼問起我來了?
蘇軾聽得眼中大放異彩,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喜道:“吳掌櫃一席話,直如醍醐灌頂,蘇某受教了!改日得閒,定要依吳掌櫃之法試做一番!”
另五人雖無親自下廚的閒情逸致,但見吳掌櫃侃侃而談,條理清晰、鞭辟入裡,也不禁頻頻頷首,交口稱讚:
“吳掌櫃論及烹豬之術,環環相扣,步步有方,我雖不諳庖廚之道,亦覺茅塞頓開!”
“見微知著,烹豬尚且如此,可見吳掌櫃技近乎道,教人歎服!”
論拍彩虹屁,還得看讀書人。
吳銘免不了要謙虛兩句,心裡有點受用,但不多。
一旁的謝清歡卻像自己被誇了一樣,樂得合不攏嘴,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
眾人消食閒聊之際,忽然間,“當——”
大相國寺渾厚的鐘聲再度響起,申時已至,下午三點。
燒朱院今日備的豬肉業已售罄,火工道人挨桌告知食客即將收攤,委婉地下達逐客令。
“那便走罷。”
走之前先把賬付了。
三份烤肉六百文,雪泡縮脾飲和香薷飲十文每碗,共要了四碗,紫蘇飲兩碗十文,共計六百五十文,這個價位足夠上狀元樓叫三四個好菜了。
謝清歡不以為意,李二郎大為感動,一頓飯吃掉近兩日的工錢,他連想都不敢想!
吳掌櫃大仁大德,配享大廟!想這寺中供奉大佛無數,香火不絕,卻從未聽說菩薩顯過靈,倒不如換掌櫃的坐那個位置!
出了燒朱院,雙方就此別過,蘇軾六人自回客舍不提。
和張六郎約在酉時撤攤,時候尚早,三人一邊逛廟一邊朝攤位慢慢溜達過去。
吳銘早就不記得路了,只能跟著謝清歡和李二郎信步而行,經過佛殿便進去拜一拜,投兩個幣,啊不,投兩個銅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