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這個最‘靠天吃飯’的領域,過度的能力自信,往往會成為自我矇蔽的幕布。
陳家志的自信源於設施和技術,所以對內他時常高喊逆天而行。
但當極端天氣肆虐,如持續暴雨淹沒農田,罕見高溫炙烤秧苗,冰雹無情砸落菜棚……再完善的設施也都得俯首稱臣。
所以他也一直對老天爺心存敬畏,這是複雜的博弈。
只是陳家志領先這個時代大多數人一步或者半步,讓他總能在市場青黃不接時有菜,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這看似‘僥倖’的運氣,何嘗沒有處心積慮的規劃之功。
就像現在,江心菜場追行情而產出的蔬菜,再度成了稀缺的金疙瘩。
陳家志回檔口時,檔口裡便又沒有了菜,李才這才能和他大眼瞪小眼。
“陳總,你們可以早點去雲南,或許還能發兩車菜回來。”
行情好時賣菜總是意猶未盡,陳家志能理解李才的心情,但也不能違背現實,雲南如今的情況難以琢磨。
“這次就別想了,沒那麼快,從雲南發葉菜過來沒那麼容易。”
“發點耐儲藏的瓜果類蔬菜也行呀。”
李才最近也有出去找貨,他上次還收了個馬仔呢,想組織貨源也有可能。
最近本地不僅葉菜價格高,瓜豆茄果類的行情也不錯。
“以後專做葉菜吧,瓜豆和茄果類蔬菜菜場和檔口都會盡量少碰。”陳家志有意讓檔口開始專一品類。
“我估計再過十來天,蔬菜價格應該就要開始下跌了。”
李才訝然道:“沒那麼快吧?”
陳家志說道:“你在市場上注意觀察吧,以後行情變化會越來越快。”
按照他這段時間的回憶和分析,1995年大概就是中國蔬菜產業的一個分水嶺,也是一個高點。
在此後的幾年裡,大部分蔬菜的田間收購價和批發價都會逐年下跌,大概在2002年前後達到低谷,隨後又開始回升,直到2006年時,才會再次回到1995年的水平。
不過在此過程中,葉菜是唯一的例外。
由於城市擴張,近郊的蔬菜面積減少等原因,葉菜價格會一直保持上漲趨勢。
陳家志記得很清楚,花城菜心批發價在2006年夏天打破了1994年創下的紀錄,達到了6~7元/斤。
所以未來陳家志又會回到他忠誠的葉菜上來。
而且要突出做好一兩個品類。
以後賭行情的機會會變少,更不可能像這兩次這樣全盤押注。
陳家志特意組織了生產會議,給易定乾和幾個小組長強調了這一點。
賭行情依然可以賭,但菜場要穩定向市場供應核心品類蔬菜,他更傾向於看好一樣蔬菜時,適當的擴大面積。
在以後,穩定的高品質葉菜會成為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想穩定談何容易呀!”易定幹說道:“一場厲害點的天災,生產種植計劃就可能被全盤打亂,很難保持全年穩定。”
陳家志敲了敲桌面,“所以我才會去其它城市考察,透過產區之間的互補,來完善穩定的蔬菜供應。”
“但這是長期過程,需要幾年時間來完成,這期間,就要江心菜場做好持續生產工作。”
“現在已經是七月了,溫度高,雨水多,葉菜的種植很困難,像這茬追行情的菜,產量很低,拿油麥菜來說,理想情況下畝產能達到3~5噸,現在卻只有1.2噸,產量差距懸殊。
還好追上了行情,如果沒有價格,這損失就大了。
所以後續要放慢節奏,曬地、基肥、翻耕、蓋遮陽網等等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位,未來幾年的市場環境會比較艱難,要做好共克時艱的準備~”
會議流程基本變成了陳家志在表達自身的判斷,強調危機意識。
江心菜場和其他菜場不一樣,它的人力成本遠遠超出。
所以要鑽研更優的種植模式,更高效的水肥管理,更實惠的農資採購……
同時,還要有渠道託底。
“我老是與你們說逆天而行,種菜的財富密碼都藏在天災裡,江心菜場也靠著與天災爭鬥多次獲得了超額利潤。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我們更應該在風暴後敬畏天地無常,當暴雨和冰雹選擇了你的菜地時,再多的設施、認知和資金都會成了風中飄絮。
更不要忘了其中的艱辛和咬牙堅持,要記住那一座座倒掉的菜山。
土地不欺人,唯有時時清醒,方能在綠野起伏間,走出屬於自己的、綠水長流的豐盈人生。”
陳家志用了兩天時間,多次會議和多場酒局,來扭正他親手給這些人建立的‘天災經濟學’。
他手底下這群人個個都有賭行情的心理,只是有重有輕。
重的如易定乾和戚永鋒,喜歡全盤壓上,5~6月就是如此。
穩重的如敖德良和李明坤,在別人一致看好時,也會忍不住跟風。
居中的就是敖德海和郭滿倉等人了,也會沉迷於價格翻著跟頭往上漲的行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