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農逆襲

第329章 嫁接

“葉行長,等有需要貸款了,我一定第一時間找你!”

“行吧,陳總,我記住你這句話了,有需要貸款一定來找我!”

“好,葉行長,你慢走!”

農業銀行支行的行長葉文華在上車前頗為遺憾的再次看了看菜場裡忙碌的景象。

可惜了,好說歹說,這貸款愣是沒給出去。

等車走後,陳家志也鬆了口氣,這銀行的善意也忒猛了,就差拿刀逼著人貸款了。

送完人,陳家志也順著公路往前走。

8月的下午連空氣裡都帶著燥熱,大樹下的友誼農資要稍微涼爽些,店裡也正忙碌著。

洪中不在,負責接待的是他請來看店的店員小何。

陳家志在門外樹下站著抽了一支菸,等小何忙完後才進門。

“小何,最近生意不錯嘛。”

“嘿嘿,還行。”小何還在寫著單據,笑道:“這兩個月小拱棚的物資賣得還不錯,隔三岔五就有菜農來問。”

寒暄兩句,陳家志問起了洪中,得知對方還在北方,暫時回來不了,便留信讓洪中及時給他回電話。

又聊了片刻種子的銷售情況後,陳家志又前往菜場的育苗棚。

沒騎腳踏車,走了幾步路後汗水就開始流淌。

育苗棚裡揭開了兩側通風,勞作時頂上還蓋了一截遮陽網降溫,但棚裡溫度仍然高得嚇人。

陳家志匆匆走過,掠過諸多的菜心、上海青等菜苗,帶著易定幹,以及管理育苗棚的植保員方學林來到了放絲瓜和苦瓜的穴盤苗前。

方學林是新招的員工,三十多歲,中專學歷,學的就是植保。

而絲瓜和苦瓜都是陳家志去年留的種子。

方學林介紹道:“陳總,絲瓜一共有70盤,每盤72孔,出苗率大約剛好90%,約4500苗;

苦瓜一共有52盤,每盤72孔,出苗率也大約90%,約3350苗。

另外,絲瓜和苦瓜都還剩了有一兩斤種子。”

苗數最多的絲瓜苗也就能栽3畝,苦瓜2畝,陳家志盯著苗子思索片刻,又問:“老方,你懂嫁接苗嗎?”

嫁接已被公認為歷史悠久,但起始於何時何地,至今還不明確。

但將嫁接技術大面積應用於蔬菜生產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和朝鮮。

而我國是在70年代首次將嫁接技術引入溫室西瓜冬季生產。

等80年代隨著北方地區日光溫室黃瓜栽培的發展,嫁接在蔬菜生產上便逐漸興起。

現目前也算較前沿的技術。

方興林注意到老闆的目光,訝然道:“莫非老闆想試試絲瓜和苦瓜的嫁接?”

“有這個想法。”

陳家志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說道:“育苗場想要發展壯大,嫁接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術,針對各種栽培條件,也需要試驗不同的砧木和接穗組合,同時還要培訓足夠的嫁接工,這些都是你要做的事。”

方興林點頭道:“行,嫁接我也會,我先拿絲瓜和苦瓜培訓幾個嫁接工出來。”

陳家志沉吟道:“可以多做幾個組合對比,直生苗,絲瓜嫁接苦瓜,苦瓜嫁接絲瓜,再找兩個市面上常見的品種,最後看哪種效果好,經費上你直接報給我。”

“明白。”

育苗場的菜心等種苗日常生產由易定幹負責,而科研育種等則是陳家志牽頭在搞。

現在談育種還尚早,但嫁接育苗他會啊,雖然算不上精通,但現在全國各地都以農戶自育為主。

即使是山東,他估計也才起步,集約化育苗場更是沒影的事。

而他沒吃過豬肉,至少見過、接觸過,隨著蔬菜種植規模的擴張,國內未來幾年對專業化育苗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

現在搞育苗場恰逢其會。

在花城等珠三角地區,最有市場的種苗應當是苦瓜、絲瓜、冬瓜、甜瓜、西瓜等等。

其中,陳家志至少知道苦瓜和冬瓜是可以透過嫁接提高產量和抗性。

方興林的態度也讓陳家志頗為滿意,這就很有科研人員的風貌。

兩人交流過後,也順勢拿刀片給苦瓜做起了嫁接,動作很慢很輕柔,最後還要用棉繩固定。

易定幹在一旁看著,吐槽道:“陳總,這嫁接也太慢了,照你這種效率一株苗得賣多少錢吶?”

陳家志瞥了他一眼,“孰能生巧懂不懂,剛開始一天可能只能嫁接幾百株,等熟練了,一個人一天能嫁接上萬株。”

方興林嫁接速度比陳家志快不少,但聽到一天上萬株也暗自咋舌,老闆也忒能說大話了。

“嘿,你們倆都不信是吧?”

“陳總,一天嫁接上萬株太難了點,就光是固定介面很多初學者都不熟練,更別提還有成活率要求了。”

每人每天嫁接上萬株是後世頂級嫁接工團隊的普遍水準,成活率更是能達到99%,現在說出來確實過於匪夷所思。

陳家志拿著手中的棉繩,說道:“我讓友誼農資試著去找人生產嫁接夾,這樣效率應該能提升不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