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天清晨,林予安簡單的吃過早餐,穿著雨褲帶上了他裝備,來到昨天觀察到的河狸區域。
這是一處靠近河岸由泥土和樹枝堆積而成的河壩,水面上隱約可見一些被河狸啃咬過的樹枝。
他蹲下身,將上半身儘可能壓低,仔細觀察著水下,渾濁的溪水中,他隱約看到在河壩的根部,有一個直徑約三四十厘米的幽暗洞口。
“就是這裡了。”林予安低聲說道。
他從空間中取出幾根事先砍尖一端的硬木樁,以及由多股鋼絲魚線捻合而成略粗的鋼絲,它的韌性和強度會更加的出色。
擷取了一段約兩米長的鋼絲線,開始製作第一個套索。
先將鋼絲線的一端彎折約五厘米,然後用鋼絲線的另一端,緊密的一圈壓一圈地纏繞在這個彎折部,形成一個極其牢固的小鋼環。
接著把鋼絲線的另一端從這個小鋼環中穿過,一個直徑可調節的活套便形成了!
他反覆拉動測試,確保活套在受力時能夠順暢收緊,並且小鋼環部分不會因為拉力過大而變形或鬆脫,他將活套的直徑調整到比洞口略大一些,約四五十厘米。
然後是固定套索和設定觸發,他拿起一根約一米長的木樁,這是作為“錨樁”使用。
然後將鋼絲套索的非活套末端,在錨樁靠近非尖銳一端約三分之一處,用鋼絲線配合堅韌的細藤條,以一種能夠承受巨大拉力的漁人結牢牢繫住。
“這個錨樁必須紮實,河狸的力量不小,如果固定不牢,很容易被它拖著陷阱跑掉。”
完成錨樁的連線後,他先在岸邊仔細觀察了一番,確認沒有河狸在附近活動,然後才穿上雨褲,選擇了一個水流相對平緩的地點下水。
開始在水下巢穴入口處佈置陷阱,將硬木樁輕輕地斜向地插入洞口兩側水下的泥土中。
隨後,他將製作好的鋼絲套索的活套部分,用顏色與水下環境相近的柔韌水草,以一種非常鬆散的方式,輕輕地懸掛在這兩根支撐樁之間。
這樣,套索的開口就能正對著巢穴入口,並保持著自然的張開狀態,水流的輕微擾動也不會輕易使其移位。
他調整了好幾次懸掛點和鬆緊度,確保河狸一旦頭部或身體的大部分進入套索,輕微的觸碰就能讓套索從水草懸掛點上滑脫,並在錨樁的拉力下迅速收緊!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套索的關鍵部位,放置多根鮮嫩的樹枝作為誘餌,沒有一隻河狸能抵擋住鮮嫩樹枝的誘惑。
就像沒有一個正常的男人能抵擋,未成年禁止點選進入的誘惑一樣。
林予安端著攝像機解釋道:“這個陷阱的關鍵在於自然和靈敏,不能有任何讓河狸感到不適或警覺的痕跡,否則那些聰明的傢伙是不會上當的。”
他仔細檢查了套索的張開角度、離洞口的距離以及觸發的靈敏度,確保萬無一失。
完成第一個套索的設定後,他又在不遠處另一個疑似河狸透過的狹窄水下通道,用同樣精細的方法設定了第二個鋼絲套索。
整個過程耗費了林予安半個多小時。
“好了,兩個水下鋼絲套索陷阱已經部署完畢了。”
“希望這種隱蔽性極高的陷阱,能讓沒有接觸過人類的河狸在水下活動時,能忍不住鮮嫩樹枝的誘惑!”
“鋼絲的強度和我們設計的錨樁,應該足以應對它們的掙扎了,讓我們期待吧!”
“不過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河狸的詛咒無人能倖免’在野外非必要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去招惹河狸!”
林予安沒有在原地過多停留,他迅速清理了岸邊留下的所有痕跡,然後悄然退回到森林深處。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河狸通常在黃昏和夜晚活動,他決定在第二天早晨再過來檢查陷阱的成果。
下午到晚上的時間,林予安主要用來收集儲備過冬的柴火,並簡單處理了一下庇護所周圍的雜草。
他還為準備為庇護所做一個堅固的木門,用柳條編制木框,繼續嘗試釣魚,燒製陶製燒烤爐等等。在野外永遠有各種做不完的雜活。
晚上吃了一點儲備食物,就拖著疲憊的身體鑽入睡袋當中。
當第二天微微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