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沒有客套,沒有安慰,只有最嚴酷的考驗和最直接的淘汰!你們有七天時間,向我們證明,你們有資格踏上那片真正的荒野,去爭奪那一百萬美元的獎金!”
他掃視了一眼眾人,繼續道:“這七天,你們將面臨體能、技能、心理的全方位考核,每一項考核都會有淘汰者!”
“記住,我們需要的不是理論家,不是紙上談兵的鍵盤俠,而是真正能在極端環境下活下去的硬漢和智者!現在,放下你們的行李,第一項考核限時庇護所搭建馬上開始!”
所有候選人被帶到一片林間空地,每人只發給一把多功能生存刀和一段傘繩,要求在三個小時內,利用周圍的自然材料,搭建一個足以抵禦夜間低溫和潛在降雨的單人庇護所。
這對於很多有備而來的候選人來說,並非難事,他們迅速散開,開始砍伐樹枝,尋找合適的搭建地點。
林予安沒有急於動手,他先是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地形、風向以及可利用的樹木種類,他注意到,這裡松樹和樺樹較多,地面也比較潮溼。
他選擇了一處背風,地勢略高,旁邊有幾棵粗細適中的倒木的地方。
其他候選人大多選擇了搭建傳統的a型或斜頂式庇護所,速度很快,但林予安卻另闢蹊徑。
他回憶起一種在中國游擊戰時期流傳的搭建“地窩子”,這種庇護所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利用地熱保溫,防風防潮效果極佳,而且非常隱蔽,美國也有類似的庇護所,但是還是略有差別。
當然,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挖掘地穴是不現實的,但林予安巧妙地利用了那幾棵倒木形成的天然凹陷,以及一塊略微傾斜的小土坡。
他先是用生存刀快速削尖了幾根粗壯的樹枝作為支撐杆,然後利用倒木和土坡搭建起一個半圓形的框架。
接著,在庇護所的“牆壁”和地面上,鋪設了厚厚的一層乾燥松針和樺樹皮——這些都是極佳的隔溫防潮材料。
他的動作不快,但每一步都非常精準高效,他沒有浪費任何一點力氣,也沒有多餘的動作。
“嘿,亞洲小子,你那是在建老鼠洞嗎?”
旁邊一個身材高大,滿臉絡腮鬍的白人壯漢,看到林予安的半成品,忍不住出聲嘲諷。
他是上一季的參與者,因為一個小失誤而提前退出,這次是憋著一口氣回來的。
林予安沒有理會他,只是朝他豎了一根中指,然後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白人壯漢看到林予安敢對他豎中指臉色一沉,看了一眼攝像機但沒有後續動作。
林予安不管白人壯漢心裡有什麼想法,他開始用削下來的柔韌樹枝編織牆體,他並沒有直接用樹葉覆蓋。
而是先用樹枝編織出類似籬笆的結構,然後再將大量的松針、乾草和苔蘚填充進去,最後再覆蓋上大片的樺樹皮,並用傘繩固定。
這種做法,不僅使得庇護所的牆體異常厚實保暖,而且透氣性也得到了保證,最關鍵的是,他的庇護所入口非常小。
而且巧妙地利用了樹木的遮擋,從遠處看去,幾乎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三個小時後,瑞克吹響了集合哨。
他挨個檢查著候選人們搭建的庇護所,大部分都差強人意,有的結構不穩,有的漏風嚴重,還有的甚至連基本的防雨功能都堪憂。
當他走到林予安那個看起來有些“矮小不起眼”的庇護所前時,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但當他俯下身,仔細檢查了庇護所的內部結構和用搭建方式後,眼神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