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鎮和海之民的貿易由來已久,但人們上一次見到海之民,已經是將近十年的往事了。
“……或許那些人都已經死光了吧。”
林博若有所思,他想起昨晚菌語海鷗打探到附近海島上廢棄的人類村莊,還有獨自生活的人類,或許那就是最後一位海神信徒。
“這些人的工藝,挺有風格。”林博檢查那幾樣海之民的貿易物,是用鯨魚骨雕的掛墜、長笛、念珠串。
即便多年沒有保養,這些器具依舊浸潤著油光,用手輕觸,回應法師的是深沉的緘默,這也是他分辨鯨魚製品的一個訣竅了。
這些鯨魚製品都蘊藏魔能,有能力承載高階殘響,只可惜它們只是普普通通的手工藝品,既沒有承載使用者的情感,也未曾經歷世情動盪。
不過這也給林博一個搜尋殘響遺物的明確方向,今後應該多留意那些有歷史的鯨魚製品。尤其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骨雕之類。
老祭司見林博感興趣,於是解釋說:“海神信徒認為鯨魚是神的子女。在古代的風帆群島,只有他們有資格用鯨魚的骨頭製作雕像、圖騰或其他宗教物品。”
老祭司對本土的宗教鬥爭有過了解,這是一段許多帝國平民接觸不到的歷史。
曾經風帆群島是嚴禁捕獵鯨魚的,只有在特定的海神教節日才會有專門的負罪者出海捕鯨,在他們帶回鯨魚後,依照傳統要殺死這些英勇水手,用他們的血平息海神喪子之痛。
不過能捕鯨的水手不論在哪個年代都是優秀勞動力,就這樣浪費顯得極為殘暴不仁,所以歷史上的人殉只進行了幾次就被群島君王勒令取締,改成焚燒木偶作為替代。
一切鯨魚出產的魚皮、脂肪、骨骼、臟器等,都不允許平民接觸,而是用於專門的宗教典禮,只有血肉會在供奉後分給信眾食用,在當時屬於是聖餐。
正因為海神教派對捕鯨的嚴格控制,直到五神信仰將其取代,群島人才開始無所顧忌地發展捕鯨產業。
不到幾年時間,這個國家就依靠充足的鯨油燃料,飛速進入了工業革命時代。
當代歷史學家常常痛斥落後的本土信仰阻礙了科技發展。
“從古代傳承下來鯨魚製品還常見嗎?”林博詢問。
“不多見,在宗教鬥爭時期,五神教派經常集中銷燬海神遺物,現在只有古王朝陵墓裡偶爾出土,一部分收入博物館,其餘則流落民間,在一些宗教愛好者和收藏家手裡。”
“可惜。”林博放下手裡的骨笛。
他囑咐老祭司,儘快委託修會里的商人去金貝市打聽鯨骨文物的賣家。
隨即,轉身往儲藏室外去。
老祭司落後一步,悄悄掀開一角桌布,看到光滑如鏡的桌板,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他低聲讚美聖者從不吝惜恩澤,又為修會的貧窮嘆氣,實在有失體面。
回到教堂大廳,這時候燈塔管理員還沒走,正在和一隻落在肩頭上的海鷗說話。
碩大的白鳥湊在守夜人耳邊小聲嘎嘎,他不時點頭附和,開口訴說一種奇異難解,語調悠揚的語言,和海鷗交流得有來有回。
幾個侍童躲在柱子後探頭,目睹此景神情痴迷,老祭司揮揮手把他們驅走,他們一步三回頭,磨磨蹭蹭離開了。
稍許,林博放飛海鷗,沉吟思索。
昨天偵察鳥群發現的那座荒島上唯一的人類,在今早再度被海鷗目擊,並且此人已經離島出海,正在朝東航行。
那人是否知曉海神教遺物的下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