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聯多易貿易平臺上購買的全能菌種,看似平平無奇,其實技術含量很高。
林博在商品清單裡看到的介紹說明,研究團隊對菌種進行過無數次基因修剪、拼接,經歷過魔法力量的洗禮改造,具備無限的演變潛力。
現在的菌種是一張白紙,它本身只有最基本的功能,分解物質獲得養分。想要演變出各有功效的蘑菇品種,全看培養者的技巧手法。
在不同的生長環境,餵食不同的養料,給予各種定向刺激,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化,都會對最終的蘑菇型別品質產生影響。
就連菌種的最初研發團隊,都不知道它們究竟能在玩家手裡變成什麼模樣。不論是作為糧食、藥材、工業原料、打造甲具兵器,乃至培養出一個蕈人智慧種族都是可行的。
正因這種神奇的演化能力,多聯多易平臺特意告誡購買者,菌種培養並不百分百安全,如果培養操作不當,有可能激發惡性基因性狀,致使菌毯無節制蔓延,形成難以挽救的生態災害。
東崖石窟。
林博點起鯨油燈,微藍的火焰釋放出明烈的光芒,把周圍照得透亮。
他上次來時沒有深入洞內,如今既然決定建造蘑菇種植園,自然得把這片地方給探索明白,免得蘑菇剛種下就被來路不明的動物給偷吃了。
入口地面上有一層鳥糞,有新鮮的,有乾燥多年的,附近海域的鷗鳥看來經常來此歇腳。
再往裡走是一段下坡路,地表乾爽沒有糞便,頭頂石壁不斷壓低,整個空間收窄。
石窟整體不大,內部空間和室內籃球場差不多,像一個喇叭似得外寬內窄。
林博彎著腰走到最深處,舉燈觀瞧,發現一個窄洞,恐怕只有小孩子才能擠過去,不過有溼潤的氣流從中吹出。
“這裡居然還是一個洞窟網路,嗯,這風很潮溼,裡面大概有地下河。”
他觀察周圍岩層的樣貌,注意到洞口受到侵蝕,而附近地面則有一層細膩的土壤堆積,大概是攜帶微量泥沙的水流從洞內湧出,看來地下河的水位會在某些時候暴漲,超過洞口高度。
風帆群島是海洋氣候,全年溼潤,每個月份的降水量是比較平均的。不過每年都有颶風襲擊,降水量短時間暴增,大概地下河水位上升也是颶風導致。
“行,就算暴雨,水位也就是在洞窟底部,不會蔓延上去。”
林博考察環境後表示滿意,東岸石窟外寬內窄,外高內低,整體可以分成三段,入口,中庭和深處。
中庭足夠寬敞,搭建蘑菇園綽綽有餘。入口處可以造一個小住所,設定訓練場地,平時可以在這裡練習技能。
至於深處,林博決定今後花時間擴寬,連通地下河,再挖一個蓄水池,這樣一來取水用水就很方便了,遇到暴雨也不用擔心淹沒中庭。
種蘑菇第一步是製作培養基,只要能給孢子生長提供養分和適宜環境,用爛木頭、棉籽殼、秸稈、糞便都行。
林博原本是打算去石塔鎮南邊的林地挑選木料,不過東岸石窟有現成的鳥糞,可以就地取材。
積年的鳥糞已經完成自然發酵,本身就是上好的肥料。只要和麥稈混合堆肥,經過殺菌除雜,就能製成優秀的蘑菇培養基。
林博想弄到麥稈,也不容易。
石塔鎮的農業並不發達,主要是土質一般,只能勉強種些黑麥、大麥、馬鈴薯。此外,當地所有開墾的農田都屬於貴族私產,佃農賺不到錢就進城打工去了。
所以現在整個鎮子已經沒有農民種地,想要麥稈,得去附近的村莊碰碰運氣。
“還是算了吧。”林博搖搖頭。
他翻看《蕈人教授的菌類農學》,找到一種簡便的糞土培養基製作流程,只要把乾淨的泥沙經過高溫殺菌除雜,混合發酵糞便,就能滿足原代菌種的生長需求。
可以說沒有任何操作難度,也多虧全能菌種的生命力足夠頑強。
等到菌絲長成,鋪開成菌毯,培養基就可有可無了,到時候隨便撒點木屑都能成活。
從石窟底部收集泥沙,用他平時做飯的燉鍋把沙土焙乾,攤開冷卻,再從石窟入口收集幾鏟子陳年鳥糞,倒入泥沙裡攪和攪和,填入一個木箱裡,最後捏開菌種,將孢子均勻灑落。
林博燒了一點涼白開,給培養基補充水分,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給時間了。
他手頭的任務不少,訓練技能,學習知識,時間永遠不夠用。
要把東岸石窟改造為合格的營地,也需要大量準備工作,林博也不指望能在短期內完成,只能是先設立一個營建計劃。
訓練用的橡膠樁杵在地上,它一圈圈旋轉,又一次次被刺入的短矛、魚叉,割得遍體鱗傷。沉悶的撞擊聲驚散了飛鳥,海鷗們在礁石上聚集,朝林博發出不滿的叫聲。
等到林博疲憊了,盤坐在臺地上陷入冥想,被佔據了歇腳地的海鷗們飛過來,落在傷痕累累的靶子上,在法師周圍走來走去,蹦蹦跳跳,甚至膽大到落在他肩頭,趾高氣昂,或是鑽進他懷裡,把鳥喙伸進風衣口袋裡偷麵包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