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開局成為七級工程師

第15章 去下陽鄉找妹妹

江成的父親那一輩,最早的時候是住在城西區郊區外的一個鄉里,算是城鄉結合的一個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江成的父親做生意發家後,在城裡置辦了一處院子,會讓兩個叔叔住到院子裡來。要都是居住在城裡的,除非是離的遠,否則就算是親兄弟之間也沒多少願意寄人籬下的。

不過江成的兩個叔叔和兩個姑姑當年跟著他父親幹活,他父親也沒虧待他們。

在原主的記憶裡,外嫁的兩個姑姑和姑父是在他父親布行掙工錢。但安排的活計是輕鬆的,工錢也不低。

而兩個叔叔,不完全是按照工錢算的。平時不發工錢,過節的時候會拿一點錢給他們用。每次到了年底會給一筆錢他們,比按工錢算高多了。

那時候城裡也就是熱鬧一些,做生意方便,城鄉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現在城市居民搞口糧定量,其實也只是上一年開始搞的。五五年之前,大家還是用的第一版rmb,買東西也不需要票證什麼的。

只要有錢,住在農村還是住在城裡,區別不大的。而且農村還方便養雞鴨,自己可以隨便種點什麼菜。

所以當年江成的父親還在郊區的鄉里建了一些青磚瓦房,兩個叔叔都出了一些錢,但他父親也資助了兩個叔叔不少錢。

現在八年過去了,要是兩個叔叔在城裡買了房,那倒是運氣好,能吃上商品糧了。

其實當年江成的父親還跟兩個叔叔商量過到底是在城裡買房,還是在老家建房的問題。因為老家還有不少親戚,就算在城裡買房了,過年也要回鄉探望親戚的,最後選擇了回鄉建房。

當然了,這也跟好面子有關。在老家建房,多漲江家人臉面的事情。

江成要去找親戚找自己的妹妹,現在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就是直接去老家下陽鄉看看兩個叔叔是不是住在那邊。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找鄉里的領導派人幫忙調查一下江家人現在的情況,而第一種方式明顯省事。要是找不到,再找鄉里的領導幫忙也是可以的。

江成看了看時間,已經快中午了。打算去飯店吃個飯,然後就去下陽鄉找他妹。

出門的時候,江成帶上飯盒和網兜。作為八十年後穿越過來的人,他有一點比較好,不隨便浪費糧食。

但是江成去飯店又不想單調的吃一個菜,因此帶上飯盒和網兜,打算點兩個菜。有不錯的菜點三個也無所謂,吃不完的打包回來。

在原主的記憶了,下陽鄉里就有專門砍柴賣的人,不過這樣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沒有。

但是現在院子裡很多鄰居還都是用燒柴做飯,王嬸今天就跟江成誰了,要是他早上早點起來,到前面什麼路口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賣柴的。

那些賣柴的每天早上五六點就進城了,一開始會在幾個路口等人上門詢問購買柴火。到了七點多,那些賣柴的就會挑著柴吆喝著賣。

南方一月份天冷,還經常下雨潮溼。賣柴的一般吆喝的口號是‘賣柴嘍,好燒的乾柴’。

六七月份梅雨季節,地面容易返潮。賣柴火就得吆喝著‘沒潮氣的柴,不冒煙’。

這些柴夫,挑一次柴進城不容易,要是上午沒賣出去,下午就會降價。那時候吆喝的也不一樣,會吆喝著‘誰家要柴呀,便宜的柴。’

一捆柴上百斤,如果是硬木柴,耐燒的。早上賣的好能賣一塊來錢,到了中午其實就開始降價了,八毛左右也能買一捆。

要是到了下午柴火還賣不出去,那麼可能就是價格賣高了,明天來賣可能也賣不了高價,六七毛錢也賣。

江成有鍋有灶就是沒有柴,就算自己不願意早起,喊鄰居幫個忙,看見有賣柴的喊進來買一捆就是了。

帶著飯盒和網兜,江成來到了飯店。要了五兩米飯,三兩到飯店吃,二兩米飯打包。

三兩米飯剛好一個大口碗一碗滿的米飯,對於江成來說,中午吃一大碗就可以吃飽了。晚上二兩米飯也夠了,晚上不用吃的太飽。

在飯店的視窗看了一下木板上寫的菜品,一月份還沒有什麼蔬菜上市,只有土豆,大白菜和蘿蔔之類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