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廠長辦公室,江成跟周廠長聊了許久。
這除了帶學生的事情,工程師其實經常會參與到一些外廠的專案和工程當中。
很多專案的研發,工程師獨立研發的其實很少。
就說這次江成搞的鑽床升級專案,那是因為他為了穩定性捨棄了一些功能。可真要加上那些功能,有些東西的引數就不在原有的圖紙上了。
那還得去做調研,比如最低要多大功率的電機才能帶的動。普通工廠的電力裝置行不行。
特別是搞大型裝置的時候,還要力學和材料學專家來協助。
這就好比一個很小的玩具汽車,用塑膠都可以做出來。但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呢。還要能正常使用,塑膠能代替所有部件嘛,一壓可能就廢了。
有時候要符合你的設計,在一些部位是用鐵還是鋼,又或者是什麼型號的鋼材,這一點江成就不懂。
江成就要去求助其他專家,而其他專家也一樣,有人發明了點什麼,因為機械動力不夠,又不想設計出來的東西太笨重,就會求助機械動力方面的專家。
別看張工只是一個九級工程師,如果搞傳統的機械齒輪類的一些東西,他也幫助過不少企業解決了問題的。
張工如果走後,江成要是不參加這些活動,其實會影響廠裡的一些訂單的。
有些訂單幾個廠都能加工,而誰的廠裡有一個可能能幫到訂單方的工程師,這訂單可能就拿下了。
江成沒有想到當一個工程師還要兼職拉業務的,雖然可以拒絕參加到別人的專案中。但其實這是一種交流,以後江成要研發什麼專案,也要有求別人的時候。
除非江成能全能,但那怎麼可能,很有可能一個密封性的材料問題就讓整個專案卡的時候都是很正常的。
這也是周廠長為什麼找江成來談話的原因,而不是張工來交代江成。
張工要交接出來的最多是關於機械配件廠內部的一些手頭上的工作,有些還沒開始的事情他有什麼好交接了。
江成回到辦公室看了一會報紙,內心琢磨了一下,也算明白了這個時代一個工程師具體要做一些什麼了。
十一點多的時候,張工回到了辦公室。
“知道我要調走了?”張工看見自己一進來,江成看他的神色就不對,所以笑著詢問道。
“剛才周廠長喊我過去了一趟,怎麼這樣突然,高升啦,要去更好的單位了?”江成拿出香菸遞了一根詢問道。
“更好的單位倒是真的,不過我這工程師的級別上不去,哪來的高升。就是以後就沒有這樣自在嘍。”張工接過香菸,直接在火盆裡燃燒的木炭上點燃著說道。
“調去什麼單位呀,還能讓你不自在。”江成好奇的問道。
“就我們市裡的飛機制造廠,那裡的工程師可不少。但以後也清閒了,不需要到處折騰。”張工笑著說道。
去飛機制造廠,張工在設計上面可能也就是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
工程師做輔助性的工作也很正常,因為在飛機制造廠那邊可是有不少高階別的工程師,他們可沒時間和精力去帶學生,協助他們工作的本事就是工程師級別的都很正常。
用後世專業點的詞語來說,就是高階工程師助理,是協助高階工程師處理一下複雜技術問題的。
而普通工程師助理,就是一些只能處理基礎技術問題的人。在繪圖方面可能還有點用,其他能力還不如一個機修工強。
“這離過年都沒幾天了,是飛機制造廠那邊要搞大動作了嘛,怎麼調離的這樣急。”江成感覺有些奇怪的說道。
對於江成說的這個問題,張工笑了笑沒回答。他剛從組織部那邊過來,如果只是工作單位調動,要找他談話的也是到了新單位那邊的組織部。
組織部,平時大家可不想去跟那些人談話,有些東西不能說呀。
“其他單位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不過這幾天我倒是可以輕鬆下來了,有些事情說不定我完成不了的你能替我完成。”張工說道。
“你手頭上要處理的事情不會很多吧。”江成有點慫態的詢問道,他可不想跟牛馬一樣忙碌。
“廠裡的事情其實不多,但我手上的事情不少,就看你願不願意接手。”張工打趣的說道。
作為一個工程師,如果張工不主動弄點事做。其實在機械配件廠沒什麼事情的,就跟廠裡的機修工一樣,平時維護好裝置,然後大多數時間就是在休息室跟人聊天。
江成聽到張工這樣一說,也起了好奇心,想看看他手上能有些什麼事要弄。
時間是不早了,今天中午食堂有好菜,事情可以下午再談。兩人又閒聊了一會,在車間和辦公樓這邊的下班鈴聲還沒響起的時候,就提前了十分鐘左右去食堂了。
食堂有紅燒肉和炒雞蛋,不管吃不吃的下,江成和張工都各打了一份,還點了其他的素菜。
今天基本上只要是廠裡的職工,都會去食堂打飯菜。有家裡條件不好子女多還有老人的,平時下班可能都要回去吃的,今天也會在食堂打菜。
葷菜限量的,一人一份,大家買了可以帶回去給家裡人吃。
江成也一樣,他吃不了可以拿去給他妹妹那邊吃。何況也就中午有,晚上可沒有葷菜。
吃過午飯後,江成又和張工在辦公室喝了一會茶。在車間快要開工的時候,張工起身從檔案櫃拿出了幾本封面是厚牛皮紙的筆記本。
“這是我在廠裡工作幾年對廠裡裝置的一些記錄和一些改進方式的設想,我去了飛機制造廠也就用不上了,給你的話,或許能幫到你。”張工把筆記本放在江成的辦公桌上。
“好的,我會認真研究研究的。”江成一臉正經的說道,對於面前的筆記本,他內心其實有點不屑的。
廠裡的裝置他都看了,落後的很,給他一些裝置執行的資料和改進方式,這改進方式還是停留在設想方面。江成不覺得對自己有什麼幫助,主要是他認為張工對於一些機械動力的運用根本就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認知。
張工如何成為工程師的,江成在這些天也瞭解了個大概。
在民國時期,也就是解放前很多年,張工的父親是一家機械廠的修理工。張工十幾歲的時候就跟著他父親學習機械修理的。
後來帶著修理技術進入了軍工廠,那時候的軍工廠也沒什麼高階的裝置去製造槍支火炮。特別是到解放後,很多軍工廠因為生產的產品太落後被淘汰。
解放後,張工因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對很多機械都算是精通。加上國內的工業基礎幾乎是零,所以張工算是從技術員提升為工程師的。
這就跟醫生和赤腳郎中一樣,都是治病救人,但赤腳郎中就屬於野路子出身,哪怕本來再好,也會被一些人看不上。
見江成收下筆記本後,張工就帶著他去車間了。張工要調走的事情,廠裡不會大張旗鼓的說。但廠裡的幾個機修工,張工要去交代一下,以後裝置出了故障,找不出問題,可能就要找江成來處理了。
這也就意味著江成以後得了解這些裝置的結構和如何操作,想不瞭解的話,就自己全部升級一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