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員王陽幫江成提著行李,三人去了公用電話處,李科長給廠裡打了一個電話。
然後等了二十多分鐘,一輛成色還算不錯的吉普車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三人上車後,江成也認識了機械廠唯一的一位汽車司機劉勇。三十多歲,部隊轉業人員,手指殘缺了一個。
這到了機械廠後,機械廠的領導都在廠門口迎接江成。
組織部的科長,後勤部的主任,人事科的主任,廠裡的正副廠長,還有廠裡唯一的一個工程師。
至於在火車站去接江成的李科長,還排不上正式的接待人員。
因為江成第一次到廠裡,又剛好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廠裡安排了食堂的師傅燒了一桌的飯菜,李科長李安沒有資格上桌。
組織部雖然最大的職位只是一個科長,但這部門有點特殊,所以有資格作陪。
如果不是當年江成的父母帶著他去了國外,就江成父母的身份,江成別說成為工程師了。可能因為成分問題,能成為一個普通的工人就算不錯了。
但是現在江成的身份是回國報效祖國的留學生,在解放之前能出國留學的,自身家庭有幾個是平民的。
要是追究留學生的出生成分問題,那能回國的留學生可能沒多少個。
組織部的科長叫王學兵,在廠裡接到上面發來的電報後就立刻調查了江成的資料。
還真是巧了,機械配件廠建立在城西區。而當年江成的父母是倒賣布料的商人,也是在城西區置辦了一處院子,一處前後院的大雜院,院子外其實還有幾間驢棚的。
不過在國內解放的第二年,就陸續的分給了八九戶人居住。驢棚也早就拆了,建了一個公廁。
王科長查到江成的資料後,就立刻去找了街道辦的主任,這江成可是留學生的身份,總要解決住宿問題。
而機械配件廠也沒成立多久,是以前的齒輪廠和某個編號的工廠合併過來的。因此機械廠現在沒有自己的職工樓,不過也處於正在建設當中。
以江成七級工程師的職位,足夠分配單獨的樓房了。所以就算職工樓建設好後,也不可能把江成分到職工樓那邊去。
王學兵跟街道辦的主任說了一下江成的情況,意思很明顯,把以前江家的那大雜院還給江成。
可江家院子那邊住了八九戶人,每戶平均住的人數不低於五人,合在一起有五十人左右,要把他們遷出去可不容易。
但是江成可是回國報效祖國的留學生,在政策上就不允許追究其他問題。那麼江成家以前的大院本來就應該還給他。
於是西區那邊的街道辦主任也上報了這情況,得到的答覆是必須把大院歸還江成同志,不能寒了人家報效祖國的心。
在機械廠的招待處,江成和機械廠的領導酒足飯飽後,王學兵就找到了他談住房的問題。
“江工,你這剛到機械廠,以後在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就直接來找我。工作重要,生活也重要嘛。”王學兵在招待處客氣的對著江成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