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機器人,放下去之前的這一個多小時裡。
他們已經窮盡腦汁,嘗試了各種探索傳送門另一邊的情況。
起初是各種光學和聲波探測裝置,但毫無所獲。
隨後就有人提出,使用無人機,讓維護軍用機傳送進去。
結果是成功了,但是無線遙控裝置進去後,便直接斷了聯絡,不清楚是距離原因,還是傳送門本身擁有遮蔽能力。
隨後又嘗試了有線裝置,將攝像頭延伸進傳送門內,結果傳送是傳送了,但是線也斷了。
再次宣佈失敗。
最後急得眾人一陣揪頭髮跺腳。
看到這個情況。
佩頓博士站了出來,直接要求在他腰上系一根繩子,然後讓他抱著攝像機跳進去。
後來,在眾人強烈的反對與阻攔下才算作罷。
一群行業內的頂尖科學家與研究人員,又琢磨了一會兒,才想到了近幾年比較火的、擁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智慧機器人。
最後,隨著幾個機械領域建樹頗高的人開始行動,從四處收集了一些零件,原地組裝了一臺仿生偵察機器人。
好在最難的系統模型與動力圖是現成的。
這才免於了,直接使用佩頓捆攝像機的探索方式。
在之後就簡單了許多,幾個人一陣搗鼓。
十幾分鍾後,為這臺新出爐的智慧偵察機器人,編寫了一套簡單的程式,障礙躲避和自動回程。
看起來是簡陋了點,但探索的要求也不高,只需要測試最基本的門後的安全性。
如果可以,能錄製到影像影片,可以做先期對應裝備的適應性調整就更好了。
而這邊隨著除錯完成,顯示屏上也終於浮現出了,探索機器人此行所記錄到的畫面。
只見起初,機器人攝像頭中是佩頓乾癟的醜臉。
之後,伴隨著著影像一陣顛簸,似乎是被其放在了地面。
這裡的畫面,還能聽到旁邊一些研究人員的模糊交談聲。
而隨著一陣電機轉動的嗡鳴,機器人開始挪動仿生肢體,走向近在咫尺的黑色門框。
隨著鏡頭前的景色被一陣紫光佔據,畫面開始扭曲晃動,就好像水面一樣,看得眾人一陣眩暈。
最後畫面一閃,被白色完全佔據。
等螢幕中的顯示逐漸恢復,機器人眼前的景色,則是完全變了一副模樣。
也許是傳送門另一邊的空間,有很重的干擾,畫面時不時會卡頓,並且伴有影象割裂。
這還是兩位頂尖學者,研究了半天修復後的結果。
但即便如此,圍著一圈的人也都保持著落針可聞的安靜,目不轉睛地看著螢幕上顯示出的景象。
只見攝像頭低矮的視角,被一大塊土褐色開裂的石塊所遮擋。
看顏色與材質,應當是之前交戰中,不小心掉落進傳送門內的岩石。
而透過遮擋物看向鏡頭其他位置,入眼只有一片紅彤彤的顏色。
周圍似乎十分昏暗,而鏡頭的極遠處有一陣強光穩定地照射過來。
事先設定好程式的機器人,在原地呆愣了片刻,感測器掃描到周圍的結構後,預先設定的程式啟動。
只見畫面一陣左右搖晃,隨後朝著一旁岩石互相堆積,留下的縫隙鑽了進去。
接下來,本就不清楚的畫面變為一片灰暗,顯然是已經鑽進了,缺少光源的岩石夾縫中了。
這看得一眾人忍不住怒拍大腿。
一名看起來年紀不大的研究員,恨恨地說了一句。
“我就說不該太多顧慮能源續航的問題,應該加裝燈光模組!”
不過這時候,所有人都在緊盯著螢幕,也沒人搭理他。
而這人似乎也只是抱怨了一句,便沒再說什麼,繼續盯著漆黑的螢幕。
期待著趕快走過這段無法顯示的區域。
好在雖然是臨時組裝起來的機器人,但速度並不慢。
全程花了一分多鐘,一片昏暗的螢幕上,終於出現了一些晃動的影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