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兩個!剛好三個結。
剪線!
宋子墨盯著螢幕,忘記幫忙剪線,楊平自己剪線。
第二針開始,動作十分輕巧,完全不用擔心牽扯血管壁。
他怎麼這麼厲害?宋子墨有點不敢相信。
韓主任仔細完整地看完第二針的縫合,摸了摸下巴,轉頭:“楊平,跟宋子墨換個位置,繼續--”
顯微鏡有兩副目鏡,一副給主刀用,一副給助手用,現在楊平坐在助手的位置,韓主任讓他換到主刀的位置,這樣操作更加舒適方便。
兩個人互換位置,手術繼續。
器械護士蘇宜璇的配臺銜接很流暢,楊平每次縫合打結後,無需扭頭,顯微剪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送到了手心。
拿到顯微剪,剪線。
繼續,左手的顯微剪又換成顯微鑷。
宋子墨也不知道要不要參加進去,一時沒有主意。
第二針,第三針,第四針,第五針,第六針--
老韓忍住要吐出的氣,儘量讓它緩緩吐出來。
手術室只有麻醉機呼哧呼哧送氣的聲音,田園和方炎坐在另一個手術檯上,雙手裝進胸前的保護袋,也看著螢幕。
隔壁的大螢幕,更是聚集了很多人,那些年輕醫生、實習生圍聚在螢幕面前。
“不對呀,好像不是宋師兄在做?”
“韓主任吧!”
有人隔著玻璃望過去。
“韓主任沒上,是那個新來的楊醫生。”
“他這麼厲害?比宋師兄還厲害?”
他們小聲地議論,儘管隔著一堵牆,還是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
楊平操作,針距邊距十分標準。
每當血管最後一針吻合完,管腔嚴絲縫合的對接,如果不是那一圈藍色的線頭,和微微外翻的介面,沒人認為這是斷了的血管。
沒有一針拉豁血管壁,也沒有一針需要重複。
宋子墨此時心中的各種不服,像雨後烏雲,開始慢慢消散,代替的是自然的驚異,自己不可能做到這樣。
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嗎?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天才是這樣的嗎?宋子墨一直以為自己是天才,現在才明白,那不過是偽天才,只不過比常人厲害一些而已。
宋子墨讀碩士時進行顯微外科訓練,接一百個老鼠尾巴,成活率百分之百,速度也是當時參加培訓的醫生裡面最快的。
他獨立主刀完成第一例斷指再植,用時達到了當時魔都六院手外科的平均水平,而且順利成活。
此時,韓主任打消自己上臺的念頭,食指彎曲,在自己的大腿上輕輕敲打,非常有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