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楊平也同意。
楊平嘗試找血管,一點一點的分離硬硬的粘連組織,血管斷端露出一點點,鑷子夾著外膜,剪刀小心翼翼的分離,黏連的太緊,不太好分,很容易造成血管壁破裂。
楊平的剪刀停下來。
“不急,已經接了四個,功能完全沒問題,已經很成功了。”韓主任說。
“我再試試。”楊平沒有打算放棄,他自信自己可以做到。
剪刀開始再次分離,速度明顯慢下來,一點一點的,每次分離一點,停下來。
鑷子提著的血管,絲紋不動,剪刀沿著血管壁,小心地開合。
“你做過這種斷指?”
宋子墨輕輕的問。
“嗯。”
楊平忙著手術,沒時間跟他聊天。
可能找到分離這種組織的感覺,楊平手上的器械力度掌握越來越好,剪刀的速度慢慢地增快。
第一根血管從粘連中解放出來,獲得足夠的長度。然後開始第二根血管,一共至少要四根血管,兩根動脈,兩根靜脈,這樣血運才有保障。
靜脈比動脈更加難以分離,因為靜脈比動脈的管壁要薄。但是術者顯然從前面的分離中快速吸取經驗。剪刀每次可以精準地在血管壁和粘連組織之間剪開。
四根血管,兩根動脈,兩根靜脈,近端遠端都被完好無損的分離出來。
這種從粘連中分離出的血管,管壁更脆弱。而且又是小指,血管也更小。縫合起來難度是之前血管的幾倍。
“這個太難縫,感覺一不小心,就會拉破。”
隔壁的房間,有人發言。
眾人循著聲音找到說話的人,怒目而視,說話的人立刻禁聲,大家又專注地看影片。
蘇宜璇是骨科的專業器械護士,她對手術的理解比一般護士要深很多。
臺上暫時沒有事做,她也側著身子看螢幕,如此高超的技術,難怪大家都不說話,安靜得只剩下麻醉機送氣的聲音。
從蘇宜璇的位置,可以看到楊平的側臉,甚至可以看到楊平對著目鏡的眼睛。
那一雙眼睛,堅毅,自信,專注。
又開始吻合血管,縫合這根手指的血管,比較慢,楊平在找感覺,第二根明顯要快很多,第三根,漸入佳境,他完全找到這種特殊血管的縫合的技巧。
楊平的縫合還是那樣自然,質量絲毫不打折扣。
吻合血管的最後一針縫完,楊平放下持針器和針線,蘇宜璇穩穩地接住,然後小心翼翼的將細小的針放回針線板上。
“我來縫神經和肌腱?”宋子墨提議。
韓主任斷然否定:“不,讓他一直做完。”
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讓這臺手術最後完美的落幕,任何人此時去替代楊平,哪怕縫合一針,會被認為是缺陷。
楊平繼續,一口氣縫合下去,神經、肌腱、面板。
鬆開橡皮止血帶,幾秒種後,小指遠端紅起來。
敷料包紮,石膏固定,手術完美的謝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