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師、盧老師,明天還要拍戲,不能送你們去機場,今天就先以茶代酒,感謝你們對我,對《隱秘的角落》這部戲的支援。”
夜裡十點多,在專門做夜宵生意的大排檔裡,楊逸端著茶走過去,向史建琴老師和盧忠澤老師“敬酒”。
拍完第一天的戲時候,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了!
徐靜表姐兒子滿月酒的這場戲,從下午兩點多開始拍,足足拍了六個多小時,中間大家吃晚飯也是爭分奪秒地扒兩口盒飯,然後就又趁熱打鐵,接著往下拍。
雖然拍的時間長,但過程其實還是很順利的,而且原本預計一天半才能拍完的戲,他們一天就拍完了!
這也好,不耽誤史建琴老師趕飛機去拍別的戲。
史建琴這個演媽專業戶,還是有不少劇組趁著暑假的機會,邀請她去拍戲的,甚至還有熟人導演找她救場的。像明天趕過去昆明的這場戲,就是半救場性質。
當然,史建琴也不會難為楊逸,如果楊逸這邊沒拍好,比預計的日程多出幾天時間,那她也會通知朋友延期,不會影響楊逸的拍攝。這都是之前她跟朋友說好的,也充分考慮過楊逸這個新人導演的難處。
只是她沒想到楊逸拍得這麼順利,那就按原計劃來進行,通知經紀人給她定票,明天中午直飛去昆明。
盧忠澤老師也一樣是坐明天的飛機離開。
他雖然沒有別的拍攝計劃,但他們在湛江的戲份已經拍完了,剩下的戲份要等下次去別地方取景的時候再接著拍完。
這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湛江守著劇組了。
“哪有,小楊導演客氣了,都是拍戲,能拿到這麼好的劇本,對於我們演員來說也是一大幸事。”
盧忠澤笑呵呵地端著小玻璃杯,跟楊逸碰了碰他的瓷杯。
反正明天沒什麼事,盧老爺子就小酌兩杯,樂澤翰不知道從哪裡拿來了一瓶茅臺,不用拍戲的他陪老爺子一塊喝。
“是,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這樣的劇組,我們拍起來也都比較開心。小楊啊,你今天可以說是表現得非常好,老師感到很驚喜,也很高興。”
史建琴就很親切地抓著楊逸的胳膊,誇獎起來。
“沒有,沒有,我還怕我招待不周,因為拍了一整天的戲,晚上吃的飯還有點涼了。”
楊逸聽得有些受寵若驚。
“這些不是什麼招待不周,拍戲的時候,很正常,我們都習慣了。伱作為導演,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精力放在雕琢作品上,不用管我們這些老頭老太太。”
史建琴笑道。
楊逸連忙點頭。
“不過我還是有點疑惑啊。小楊,你今天拍的這些戲,很多地方都是一鏡拍完,都沒怎麼看到你拍多幾個角度的鏡頭?”
史建琴說的一鏡拍完,並不是指他拍得有多好、很多戲都是一條過這種意思,而是說他很多場戲,就只拍了一個鏡頭,一個角度拍完一小節劇情。
一般來說,很多導演在拍攝的過程中,都會找幾個自己認為不錯的視角,去拍某一段戲。
舉個例子,張東昇在酒桌前坐下那場戲,如果是別的導演來拍,可能會多選幾個視角,比如只拍張東昇一個人坐下,比如只拍徐靜的反應,或者是側拍,以張東昇為主,徐靜為輔等等。
不是說正面拍不好,而是他們想給自己後期剪輯多留一些選擇的餘地。
誰能做到像楊逸這樣,都還沒拍,就已經知道成片效果如何的情況呢?
不得弄多一些素材,到時候剪的時候,方便匹配不同的剪輯節奏或者敘事節奏!
史建琴雖然只是一名演員,但她還有北影老師的身份,拍戲的經驗很豐富,理論基礎也很充足,所以她給楊逸指出了這個問題。
老人家擔心自己的學生拍戲光顧著拍得快了,不給自己後期剪輯留餘地,真到了那時候,想要再補拍也是不可能的了!
“老師,您也看過我畫的那些分鏡圖,其實我都是根據上面預先想好的構圖、角度、光影來設計的鏡頭,所以只要流暢地拍完,整個故事也會完整地交代出來。”
楊逸先是按照自己原先想好的託辭說完,但很快,他看到了史建琴老師眼裡的擔憂。
即便是他解釋了,老師的擔憂也沒有散去,反而更加濃厚了。
他明白了,老師不知道他有系統,所以擔心他現在的自信是“剛愎自用”的一種表現。
聽不進別人的建議,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思路,這種導演放在現實裡其實也是很危險的!
楊逸當然不會成為這種人,也不想老師會因為這樣的誤會而憂心忡忡。
“不過,老師的建議我會回去好好地考慮一下,今晚回去,再看看自己的分鏡圖,可能多思考一下其他的鏡頭角度,其他的可能。反正今天把明天的戲都拍了,有時間可以多拍一些其他角度的鏡頭。”
楊逸換了個語氣,跟老師輕鬆地說道。
“對,多換角度去思考,你會找到新世界的!不過你也不要太辛苦了,今天拍了這麼多戲,又是要演戲,又是要動腦,還要不停地講戲,應該也是累得不行,回去早點休息,明天才有充沛的精力去拍明天的戲。”
史建琴欣慰地笑了,還不忘叮囑他要注意身體。
“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嘛!老師以前經常跟我們說的。”
楊逸聽得心裡暖暖的。
老師的關心,還是像在學校時候那樣——雖然那時候的自己以為這些關心是約束,是責難。
這頓夜宵其實也相當是今天開機儀式之後的開機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