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羅賓從頭到尾沒回應,堅持溝通,維護學生體面,不傷害學生自尊,可謂是把努力做到極致。
無論同事還是家長,都認為她做的沒毛病,有問題的一直是林克。
而林克表現的既偏激又固執,還缺乏邊界感,正因如此才鬧到無法收場的地步。
正當羅賓準備辭職時,林克卻先一步公開承認錯誤,然後體面的轉學離開,走的悄無聲息。
他幫羅賓保住了工作,羅賓也因為內疚,沒多久就搬出小鎮,讓整件事落下帷幕……結果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之後羅賓住在鎮外的樹林邊,一邊工作一邊建造自己的房屋,十分辛苦。
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兩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
撇開感情因素不談,林克是個未成年人,學霸,前途無量。羅賓是個帶孩子的單親媽媽,靠自考當上老師,定居小鎮。
他們的差距比皮埃爾和卡洛琳還大。
無論是誰,都承認羅賓是個很好的人,林克很優秀,兩個人外形條件無可挑剔,但他們就是不般配。林克雖然跟爺爺生活在一起,但他也是有父母的。
父母的社會地位不低,還是華人家庭,一向有干涉子女婚姻的傳統。
雖然對林克一向放養,但涉及這個,談戀愛可以,在一起絕對不行!
林克到紐約後,也為這件事和父母吵過好多次,他不理解,明明事情已經結束了,為什麼連“假設和羅賓在一起”討論一下,父母都不答應?
但他不知道,父母就怕他假設——羅賓是過去了,可萬一再來一個呢。
結果還真是……要不怎麼說父母經歷的多,看得透呢。
也不知道是非要和父母反著來,還是要證明自己沒錯。林克到大學後放飛自我,又談了一個同樣是老師,同樣比他大好幾歲的女朋友。
好在這次不是單親媽媽……父母也是愁的不行。
這次戀愛依舊沒有結果,林克終於徹底放下,開始和同齡人交往,這才讓父母放下心來。
但也就這一件事放心。
其實還是年齡的問題,當時年紀小,父母怕他吃虧。
如今林克今年24,頻頻換女友,父母對他的要求只剩“不能找男的”……擔心他吃虧?他一個混華爾街的,不去坑別人就不錯了。
羅賓這邊,丈夫是植物學家,經常需要深入山野,幾個月不回來。
二人聚少離多,經濟上也各自獨立。
兩年後學校撤併,羅賓沒有跟著離開,而是憑藉提前考取的證件和對周邊樹林的熟悉,一舉拿下護林員和伐木工的雙重公職。
不僅如此,她有一手造房子和打傢俱的手藝,還開了自己的木工商店,生活過得十分愜意。
大家都覺得她是因禍得福。
但這倆人“有仇”也是公認!
只有皮埃爾看他倆不像仇人。
……
“羅賓老師,對這件事怎麼看?”林克拍打著手裡的檔案,“你也支援因農場繼承權交接不及時,導致農場荒廢,就要被強制收回嗎?”
老劉易斯忍不住翻白眼,兩年了,你管這叫“不及時”?
但他也開始感覺不妙,因為……他已經能聽見羅賓的想法。
“當然不!”果然,當林克點出繼承權這個關鍵點時,羅賓立刻醒悟過來並堅決跳反。並且反過來質問老劉易斯,“我記得我購買的林場裡也有城鎮公共股份,不會到時候也被……”
“不會,絕對不會!”
老劉易斯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他知道,要敢說是,立刻變成全民公敵。
就算否認,回收農場的事兒也徹底黃了。
“那劉易斯你看著辦吧,”羅賓走到一邊,意思很明顯——你看著辦,我看著你怎麼辦。
老劉易斯麻了,一個兩個,我找你們來有什麼用?
我不知道我很狗嗎?
那你們以為我這麼狗都是為了誰?
其實這事兒的底層邏輯很簡單——你把它看成當地資本想借用公權力瓜分農場,這麼解讀就能理解了,只是套上一層合理化的皮而已。
轉念一想,算了,毀滅吧。
看林克接下來的想法,如果他對農場不感興趣,肯定會尋求出售。
他能在林克心中“聽”見底價,壓低價格毫不費力。
“林克,農場的事兒要不就這樣嗎,鎮議會回收投票只是動議,你不同意那就算了。我們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回收,而是和你討論農場什麼時候能重開!”
其他三人一起白眼,沒有才怪!
“現在經濟不好,這個真不能拖了。”
“你爺爺把財產都留給你,你不能扔那兒不管。”
“都好幾年了,現在農場狀況很差,從你爺爺去世前就不打理。我去看過,田地上的野草和灌木都長這麼高,野兔和老鼠也成群出沒,聽說樹林裡還有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