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44章 044軍議(一)

王修聽明白了劉義真的意思,他更擔心了,趕忙提醒道:“府主,此事還需要與王司馬商議。”

“理當如此。”劉義真確實有了一個初步的作戰計劃,但一人計短,三人計長,他不僅會詢問王鎮惡的意見,也會找沈田子、傅弘之、段宏等人商議。

王修聞言,才算放下了心。

他就怕劉義真被之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自恃聰明才智,聽不進將吏們的意見。

兩天後,即二月初三,渭北各家紛紛送來訊息,確定了赫連勃勃的行軍路線,夏軍七萬步騎沿著涇河南下,如今還沒有出嶺北。

所謂嶺北,即隴山以東,橋山以西,關中西北部的大片高原山地,連通秦涼、朔方與關中,一直以來都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

後秦開國皇帝姚萇即位後,便制定了先取嶺北,再圖關中的戰略。

赫連勃勃叛秦以後,後秦便是倚仗嶺北地勢之險,抵禦胡夏的入侵,直至後秦滅亡,赫連勃勃全取嶺北,致使渭北再無屏障。

於劉義真而言,如果不能收回嶺北,他就不能算是安定了關中。

當天夜裡,王鎮惡被緊急召回長安。

如今長安已被封鎖,許進不許出,當然,此舉只是為了防範細作傳遞城中情報,胡夏使團在城內遇襲一事,至今都被劉義真封鎖了訊息。

但如王鎮惡、沈田子等劉義真的心腹自然不受這一禁令的約束。

明光殿內,諸將齊至,就連長史王修、別駕杜驥也出席了這場軍議。

劉義真不指望兩個文士能有什麼好的建議,把他們叫來,尤其是讓杜驥旁聽,主要還是為了展示信任,讓他徹底融入自己的小圈子。

“諸位,我欲北渡,與夏虜決戰於渭北。”

劉義真剛道出自己的計劃,就遭到了沈田子的反對:“府主,渭水雖非天險,但也是一道屏障,何苦棄之。”

差不多半個月前,赫連璝還可以涉水而過,如今卻不成了,入春以後,氣候越發暖和,上游冰雪消融,此時已是春汛,夏軍要想過河,要麼坐船,要麼搭設浮橋。

赫連勃勃可沒那麼多船隻,搭設浮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給了晉軍據河而守的機會。

傅弘之附和道:“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倘若作戰失利,將士爭相過河,必定死傷慘重,還請府主三思。”

劉義真並不惱,軍議這種事情,重點在於議,眾人各抒己見,如果聽不得反對的聲音,還開什麼軍議,直接一言堂好了。

杜驥此時也站了起來,拱手道:“府主若是憂心糧秣不足,下吏願作說客,遊說士族進獻谷糧。”

早在軍議之前,王修擔心劉義真急於速戰,就與杜驥說過此事。

糧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要麼搶百姓的口糧,要麼向士族伸手。

但劉義真既然要奪嫡,想要有個好名聲,就不可能放縱軍士劫掠治下的百姓,在杜驥看來,只剩下求助士族這條路。

然而劉義真堅持己見:“我欲北渡,非止糧秣不足。”

(感謝玉天軻獻出的100部曲)

如今總追讀有2000多了,真追也有1452,新書期成績很好,謝謝大家的投票與支援。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