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使一路辛苦,還請回稟大夏太子,明日赫連勃勃必死無疑!”劉義真信心爆棚。
兩軍交戰,晉軍提前知道了夏軍的詳細布置,焉有不勝之理。
叱幹彥義聞言,拱手道:“太子有一不情之請,願與桂陽公結為香火兄弟,此戰後,兩家修好,永不交兵。”
赫連璝見赫連勃勃沒有果斷撤軍,已經開始在為將來做打算了。
劉義真短時間內是沒有能力遠征朔方,但不代表以後都不來打他。
有人把信義看得重如泰山,也有人視如草芥。
赫連璝也不是第一天與劉義真打交道了,清楚對方屬於前者,而非後者,因此想要劉義真的一個承諾。
劉義真卻有些猶豫,他倒不是擔心以後沒有藉口佔據朔方,就算自己不與赫連璝交兵,北魏難道就會放過身邊的肥肉?
赫連璝抵擋不住,早晚向他求援,自會淪為附庸,劉義真未來有的是機會與理由吞併胡夏。
他猶豫,是因為赫連璝的名聲。
眾所周知,晉朝不講忠義,以孝治天下,赫連璝賣父求榮,名聲肯定不會好。
跟這樣的人結兄弟,只怕會遭人非議。
但轉念一想,自己如果能夠平定關中,赫連璝其實功不可沒。
先是在寡婦渡送了一波大的,如今又為他提供了襲斬赫連勃勃的機會。
借用後世的一句玩笑話,慶功宴上,赫連璝不來,誰都別想先動筷子。
‘罷了,寄奴必能知我難處。’劉義真心道。
眼下,安撫住赫連璝才是關鍵,免得橫生波折。
想明白這些,劉義真不再猶豫,笑道:“我與太子本是同姓,祖上也是遠親,如今太子要與我結為兄弟,義真豈能推辭,此戰之後,我當設定祭壇,與太子歃血為盟,永不背誓。”
赫連璝的先祖迎娶過漢朝的宗室女,被賜姓劉,勉強說句二人祖上是遠親,其實也並不為過。
叱幹彥義聞言大喜,他親往晉營送信,為的就是這件事。
如今劉義真答應下來,他對赫連璝也能有個交待了。
劉義真讓杜驥代他禮送叱幹彥義,而後迫不及待地召集心腹將領們商議。
“府主!下吏願領精騎,襲斬赫連勃勃!”傅弘之主動請纓。
王鎮惡、沈田子並未與傅弘之相爭。
斬首行動,需得迅捷如風,肯定要用騎兵,並且要有勇將帶頭,陷陣廝殺。
王鎮惡智勇皆備,但他的勇,是指敢於冒險,其實王鎮惡的騎術一般,射術也很差勁,並非是衝鋒陷陣的戰將。
沈田子倒是一員戰將,但是馬上功夫遠不如傅弘之。
劉裕初入長安時,為了耀武揚威,就曾讓傅弘之穿著寬綽的官服在馳道上策馬疾馳,他的騎術,引得圍觀的數千胡人無不驚歎。
劉義真見諸將並無異議,而且,他自己也本就屬意要由傅弘之來執行斬首行動,當即頷首道:“此戰關係重大,還請傅司馬努力,為我擒殺赫連勃勃!”
“府主只管靜候佳音!”傅弘之拍著胸脯,信誓旦旦。
(感謝玉天軻獻出的200部曲。)
今天三更,一二章連發,第三章在下午2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