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82章 080臧質入府

劉義符已經回到了彭城,但想要求見劉裕一面卻很困難,劉裕故意不肯見他,彷彿遺忘了如今彭城還有一位世子。

劉裕之所以冷落劉義符,既是因為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也是為了表明態度。

說到底,劉義符只是貪玩成性,但目前來說,並沒有鑄下大錯,此前的行為也有所改觀,但劉裕依然決定廢黜他的世子之位,對於這個長子,劉裕心裡其實是有愧的。

感受到父親的態度,又聽聞劉義真的赫赫軍功,劉義符又怎麼不知道自己已經當不了多長時間的世子了。

他見不到劉裕,就去找檀道濟,終於堵住了對方。

“檀司馬,我視你為心腹,你又為何負我。”劉義符忿忿不平地質問,他可不信檀道濟此前並不知道涇水大捷,但對方始終沒有透露過半點風聲。

檀道濟其實也在躲著劉義符,既然今天躲不過去了,他只能坦言道:“下吏是奉主公之命輔佐世子,如今又奉主公之命迎回世子,何談辜負。”

劉義符啞口無言,他的一切都是劉裕給的,劉裕想收回來,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至少像檀道濟這樣的所謂心腹,都會毫不猶豫地背棄他,劉義符又有何人能夠依靠。

未來丈人司馬德文嗎?他早就讓劉裕嚇破了膽。

沒有人會支援自己的。

劉義符渾渾噩噩地回了院落,他清楚,自己如今之所以還是世子,是因為劉義真還在關中,等到好二弟回來,一封請求更易世子的奏疏就會送往建康。

或許那封奏疏早都已經寫好了。

想清楚了這些,劉義符心中滿是苦澀,他終於卸下了偽裝,不再掙扎,又恢復了頑劣的本性。

劉裕聽說後,並沒有派人去訓斥劉義符,只是暗自長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今卸了肩上的千鈞重擔,對車兵來說,也許是一件幸事。”

這般安慰自己,心裡的內疚卻是消散了許多。

劉裕又突然想到了劉義真,他對這個兒子的才能已經不能說是滿意了,那封《請均安定荒田疏》,在劉裕看來,無疑是儘快恢復北方生產秩序的一劑良藥。

能呈上這道奏疏,足見劉義真的政治才能。

他已經將那封奏疏發往了建康,如今應該已經有了旨意。

次子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也難怪劉裕對劉義符避而不見,就怕自己一時心軟。

轉眼便是四月初,劉義真坐鎮安定已有一個月的時間,民夫們還在田地裡忙活,竇明、班峻等人則已經丈量完田畝,回到了郡城覆命。

劉義真聽著他們彙報的數字,稍作估算,可留八千將士,加上士族獻上的七千餘戶,在不計算士族丁口的情況下,安定郡將會有一萬五千餘戶。

不過,被留下的八千軍士,他們的父母兄弟不會被遷回來,依然會留在關中腹地。

因為安定多山,劉義真沒有多餘的田地分給他們,而渭南、渭北,也同樣需要開發。

劉義真暫時只會把將士們的妻子、兒女接來,讓他們在此安家,並且留出了一小部分田地,等著他們的兒女成年。

實在分不到田的,也可以遷往其餘郡縣。

如今的關中,地廣人稀,真的不缺荒田。

當然,這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均田制早晚都會走向崩潰。

但劉義真能力有限,管不了那麼長遠,他能夠結束這個亂世,讓百姓過上百餘年的太平光景,就已經問心無愧了。

飛騎軍不會被留在安定郡,留下的都是王鎮惡麾下的安定將士,劉義真已經上疏,表奏王康為安定太守,王基為新平太守,讓他們兄弟二人看護好嶺北。

至於王鎮惡,肯定是要跟著劉義真南下的。

儘管他信任王鎮惡,也認為王鎮惡沒有理由自立,但是人性不能被考驗,將王鎮惡帶走,對彼此都是一件好事。

如今就等著朝廷的旨意,就可動手分田。

在此之前,臧質率先來到了安定。

劉義真起身迎接,笑道:“兄長,久違了。”

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到底是他的表哥,這聲兄長還是要喊的,免得傳出去,讓人以為他得志便驕縱,目中無人。

臧質因為是劉裕的內侄,頗受喜愛,經常出入豫章公府,自然也與‘劉義真’相熟。

“府主,你在關中做得好大的事情!”風塵僕僕的臧質眉開眼笑。

他已經接受劉裕的委任,成為劉義真的內直督護,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直呼劉義真的乳名。

當然,變化的只是稱呼而已,臧質在劉義真面前,可不會像沈慶之剛來時的那般拘謹。

臧質說罷,又提醒劉義真:“下吏既然入了軍府,府主就當以公職相稱呼,不可亂了尊卑。”

他很清楚姑父的心思,所以格外注重尊卑。

雖然還是可以跟表弟親近,但不敢再當劉義真一聲兄長。

“既如此,今後我便稱呼兄長為臧督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