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8章 中平四年的第一場雪

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天地輪轉,四季有時,轉眼間秋去冬來,蕭逸迎來了穿越後的第一場瑞雪。

中平四年,漁陽郡的冬天和1800年後的冬天一樣寒冷,當初蕭逸的屋子裡有空調、暖氣、暖寶寶……現在呢?摸摸身上的單衣,看看外面飄落的雪花……不是他不想穿件棉衣,而是現在連朵棉花也沒有啊!

其實早在西漢武帝時期,張騫通使西域之後,就將棉花帶到了中國,當時人們稱之為“白迭”;不過這種能開出漂亮的白色花朵的東西,一直被當成一種珍貴的觀賞性植物,估計現在還在皇帝的御花園裡待著呢!

如果寒冷還能憑藉著血氣方剛的年輕身體硬扛的話,那物質上的缺乏就讓人無法忍受了;因為蕭逸發現,小道觀的財政馬上就要破產了;以前道觀裡只有老道一個人,種上兩畝口糧田,一個小菜園子,就能自己自足;而後來了蕭逸,又來了大牛、馬六、張燕……,最關鍵的是,還有三匹馬。

別以為馬是光吃青草就可以的,那隻會讓你的戰馬拉肚子,徹底失去戰鬥力。真正的戰馬都是三分之一的燕麥,三分之一的豆餅,還有三分之一的細草餵養,草不能帶一點露水,必須細細軋過,正所謂寸草軋三刀;時常還要加上一些雞蛋補充營養,料精馬力才能壯!

漢武帝年間,塞北決戰的衛青兵團,為了有足夠的機動能力長途奔襲匈奴營地,甚至全部用粟米餵養戰馬,養一名騎兵的費用,足夠裝備十名普通步兵;如此巨大的成本,致使騎兵成為了一個高昂的兵種,中原王朝,不是國力強盛的朝代,根本組建不起大規模的騎兵軍團,不只是缺乏優良的馬種,而是根本就養不起!

另外還有正在自己身邊撒歡的小馬駒“白菜”,這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吃貨,論起胃口比成年戰馬還要好,而且頓頓要****飼料、白菜心。前世上初中時,學韓愈《馬說》的時候,裡面有;“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當時自己還充滿了懷疑,“在漢代,30斤為鈞,四鈞為石,一石就是整整120斤;”可看看“馬駒白菜”現在的胃口,再想想它長大以後的食量,蕭逸又愁的開始蹲在地上拔頭髮了,“古人誠不欺我啊……”

後來蕭逸身邊的親近之人都知道他的幾個習慣:

發愁時,蕭逸會蹲在地上拔自己的頭髮……

如果蕭逸摸下巴就是在想陰謀詭計……

如果蕭逸笑得露出酒窩,那就是計謀策劃成功;這時就會人人自危,因為不知道該誰倒黴了。

如果蕭逸一臉嚴肅的摸自己的鼻子,那就是他要殺人了!

如果蕭逸一邊笑得露出酒窩,一邊摸自己的鼻子,後果很嚴重,那就一定會血流成河,伏屍百萬……

三國時代有人總結:“這世上最厲害的兵器是呂溫侯的方天畫戟;最快的是黃忠老將軍的射日神箭,而最可怕的則是‘無愁侯’蕭逸的微微一笑。

遇到困難時就借鑑下偉人的辦法,當年一位偉人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敵人封鎖,物資奇缺,吃喝不足,人心惶惶;這時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大家一起餓死;這是絕對不行的。在蕭逸心裡:“寧可‘倒插門’,不做餓死鬼!(古代,當上門女婿是非常沒地位的,大家可以參照小說《贅婿》。”

第二:大家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也不行,因為別人都回得去家,只有蕭逸無家可歸……

至於第三嗎……

很快,蕭逸把道觀裡所有的人都召集起來宣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首先要解決的是保暖問題。

前世農村出生的蕭逸深深知道,冬季農家最好的保暖辦法就是——砌火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