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帝王

第89章 蘇秦之計

蘇秦不愧為鄭國太尉,對諸侯列國情況把握有獨到看法,有著卓絕見識和眼界,整理著思緒繼續說道:“諸侯列國中,北方列國騎兵強盛,中原列國步兵出彩,南方列國水師更勝,

當前,鄭國步兵與水師皆強大,放眼列國難覓敵手,唯獨騎兵欠缺,而北方數國,以趙國,晉國,燕國臨近塞外,容易獲得良駒,騎兵氣勢最強。

趙國強勢,鄭國無法撼動,戰則兩倍俱傷。與晉國又相隔萬里,攻之鞭長莫及,而燕國與鄭接壤,國力羸弱,雖有段溫兩家支援,依然方可一戰。

吞併燕國後,鄭國獲得大量良駒,有了養馬場地,騎兵實力自然增強,再與趙爭雄,可堪一戰。”

“的確,朕也這麼想的,可愛卿為何又說同時攻宋伐燕?”李釗認點點頭,面色中疑慮卻未消除。

蘇秦轉身指著晉國與宋國交接地圖,笑眯眯道:“陛下再看,晉國與宋國接壤之地,一片廣袤平原,近年來,晉國先後敗於宋國,燕國,新皇北辰穹繼位,雄心勃勃,夜以繼日的秣兵歷馬,若陛下聯合晉國。

由晉國騎兵自北面發起攻擊,朱大帥統領二十萬鐵騎軍從東面發起攻擊,宋國雖大,卻也未必經受的起兩個大國聯合夾擊,如此宋國必敗。

而攻燕之戰,晉國參與可減輕我國壓力,若晉國不參與更好,燕國羸弱,豈能承受鄭國兵鋒,伊將軍又是鄭國名將,對燕之戰,可一戰定乾坤。”

不得不說,蘇秦分析頭頭是道,兩個超級大國,聯合攻宋,依照宋國無奈來不啃不響的情況,兩國兵鋒定會攻克宋國西北地區。

若是場持久戰,宋國經濟雖強,依然無法奈何兩個實力同等的大國。而燕國不足向三大諸侯國,一郡之廣,幾乎忽略不計,只是地理位置優越罷了。

“蘇太尉,此法雖妙,晉國未必會聯合。這麼多年來,晉國屢次南侵,縱然騎兵威力強大,卻被宋國連弩營早嚇破了膽,怕不會輕易南下攻宋。

況且,晉國落寞,國土雖大,實力卻不強,空有沃野萬里,千里草場,良駒無數,可惜從沒有用在正途上。南方被弱宋擊敗,北方受東胡壓制,西面敗在燕國手上,這樣的盟友,你覺得靠得住嗎?”旁邊一名文臣說道,這人卻是韓氏之人韓琦,乃鄭國丞相。

晉國曾經實力不亞於趙,還連續三代出現過北方霸主,正是那個時候,晉國北上塞外,驅逐東胡,西入平原,佔據燕國大片沃土,南下侵宋,打的宋國半個世紀歸宿南方。

可惜正如那句老話,富不過三代,晉國三位霸主之後,歷代君主不會是昏庸,便是懦夫,多年來,北方被東胡騷擾,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依舊不能解除隱患。

南面亦開始被宋國反攻,而今數十萬騎兵,卻不敢招惹皆為步兵的宋國,至於西面,用雄心吞併燕國。可趙國強勢崛起,讓晉國不敢吞燕,一旦兩國沒有緩衝地帶,趙強必攻晉,到時三面受敵,情況更糟糕。

反觀宋國,三面亦皆為大國,北方晉國,燕國,西方鄭國,南方面對越國,東面則是梁國。鄭晉兩國雄心勃勃,多次攻宋,卻全部無功而返。

在諸侯國中,常常被稱為弱宋,群雄環繞下,多年來專注內政,若非外敵入侵,萬不得已,從來不曾主動侵犯外國,饒是燕國彈丸之地,也僥倖獨立數十年。

經過兩代君王努力,諸侯列國均知道,宋國富甲天下,卻戰鬥力羸弱,紛紛窺視宋國財富,卻屢屢吃虧。

本以為宋國不外乎有神機營,陷陣營,連弩營,三大營裝備精良,連自稱中原強國的鄭國,在攻宋時,也被步兵方陣和機械兵擊敗,正這兩個兵團分別隸屬陷陣營,機械兵亦屬神機營。

而連弩營則專門剋制北方騎兵,射程之廣,力量之大,在列國中首屈一指,這也是北方騎兵強國忌憚宋國的原因。

蘇秦輕笑,道:“丞相擔憂不無道理,正如丞相所言,晉國皇帝北辰穹眼高手低,才大志疏,國力羸弱。一旦鄭國出兵,再許以好處,北辰穹肯定出兵。

這時,朱將軍帶領鐵騎軍佯裝攻宋,讓晉國成為攻宋主力,爭取多消耗晉國主力騎兵。

而刑將軍帶領鐵騎軍,盡力攻燕,爭取一戰吞併燕國,想來這對兩位將軍不是難事。

更重要,陛下欲統一列國,吞併燕國後,暫時與宋國和解,朱將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晉國,朱將軍與刑將軍則聯手攻晉,吞併晉國,不敢說輕而易舉,卻也少有阻力。

這時,再休養生息兩三年,鄭國從東北兩個方面,傾全國之力攻宋,宋雖強,未必承受的起鐵騎軍雷霆之勢。”

“好,好,好,好個一石二鳥,朱亥,刑伊柯,按照太尉的計劃行事,此戰乃我鄭國北伐第一戰,朕希望咱們君臣一心,全力以赴,爭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