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非司徒等人大驚小怪,實在是這場戰爭來的突然,塞外草原上,格局數十年來未變。
匈奴,東胡稱為雙雄,各自經營自己實力範圍,數十年來相安無事。
匈奴在西,常與趙為敵,多年來,雙方多次在塞外大戰,互有勝負,不過當年趙國在塞外一戰,大破匈奴,震懾匈奴於塞外,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東胡在東,常年對晉國騷擾,卻也從不敢與晉國掀起舉國戰爭。
可為何,趙國,匈奴,戎族,東胡,這四國突然發起戰爭,趙國更是不宣而戰,在南山地區殲滅匈奴六萬騎兵。
一陣驚愕之後,柳乘風掃了眼眾人,道:“這些年,東胡與匈奴雖並列為草原雙雄,可匈奴發展很迅速,當前,縱觀北方各國,唯有趙國能壓制匈奴外,
草原上,各個部落均不敵匈奴,饒是東胡,也不敢與匈奴獨自開戰。去年夏天,草原大旱,匈奴大肆搶奪各個部落水源與草地,更逼的戎族差點喪失王庭,今日之戰,恐怕是各個部落聯合,趙國,東胡,一起對匈奴發動的一場戰爭!”
去年夏末,草原上的確發生了大戰,這個燕國上下皆知,否則,也不會傾舉國之力,與戎族在黑旗關一戰。
可是,誰也沒有料及,旱情這麼嚴重,逼的各個部落,聯合起來反抗匈奴。
“對,既然這場戰爭打起來了,沒有半年時間,恐怕不會結束。”趙士德附和。
關於塞外草原上的戰事,林楓不關心,他深夜召集各位大臣前來,另有密事:“草原上的戰事,尚未波及到燕國,現在,朕只趁著四國大戰,燕國可以獲得什麼好處,或者說,該怎麼做?”
“皇上,臣以為,四國混戰,咱們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司徒望著林楓道。
“臣附議!”文季師附和。
“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為何不能趁機向北擴張呢?”林楓大為不解司徒與文季師言語,他倒覺得,這是落井下石的好機會,趁機出兵,
向北擴張,佔據黑旗關外,一線的草原。
“皇上,當前草原局勢尚不明朗,冒然出兵,會引起趙國嫉恨,再說了,黑旗關一線的草原,便是當前佔據了,也價值不大,既不能安心
放牧,也不能化為農田,反而要重兵把守,防止草原騎兵襲擊,會打亂燕國當前佈防。”司徒說。
燕國太小,國力羸弱,四國中,任何一國,對燕國發起戰爭,燕國都有滅頂之災,何況趙國,匈奴,東胡,皆為超級大國,控弦之士,百萬之多。
“四國混戰是場消耗戰,草原上三國肯定需要大量兵器和糧食,臣倒以為,燕國接近戎族,可在這上面大做文章,趁機倒賣糧食和武器,
積蓄錢糧。
另外,南方鄭國局勢不明,不少探子彙報,鄭國正在積極備戰,皇上須防止對方突然襲擊。”文季師說。“再者,當前尚未弄清楚,四
國為何貿然開戰,為何趙國也參與戰爭中,貿然參戰,反倒會引起敵對國家嫉恨。”
“就這麼簡單?”林楓有些失望,深夜大張旗鼓把他們召集進宮,答案竟是按兵不動,這與他事先盤算南轅北轍,可仔細思量,司徒與文季師說的,又不無道理。
“皇上,這不簡單,燕國地威脅來自鄭國與晉國,暫時還不能與北方草原爭鋒,年關時,戎族傾巢而出,便讓燕國傾舉國之力防禦,何況
匈奴,東胡,趙國,等超級大國呢?”司徒言。
“眼下燕國唯一要做的,在鄭晉兩國不主動攻擊燕國的情況下,積攢實力,謀定而後動。”
兩人所言極是,燕國不過四國郡府大小,雖有強兵,國力卻羸弱。聽兩人所言,林楓意識到自己太心急了,眼下四國混戰,燕國渾水摸魚,賺些錢糧何樂不為。
他可記得,後世有國家便在戰爭期間,大發橫財,戰後成了超級大國。
“如此,是朕多慮了?也罷,餘愛卿,計愛卿,錢糧之事,交由你二人負責。對了,科考已結束了,趙愛卿,希望你加快排程,儘早安排
好官員排程。”林楓考慮了下,司徒兩人所言不假,燕國還是不參戰為妙。
可就在這時,群臣還未來的離開暖閣,又有侍衛匆匆跑進來,向林楓道:“皇上,壺關急報,晉國兵分兩路,十萬大軍西進,襲擊壺關。”
平靜地暖閣內,再起漣漪,群臣激奮,正如文季師所料,晉國果真襲擊了壺關。“快宣信使進來。”
信使快步走進暖閣,興許星夜兼程,一臉的疲憊。安恆接過信件,交給林楓。
拆開後,匆匆掃了眼,林楓暗歎不妙,據馮石虎所報,晉國大將茅岸,集結十萬騎兵攻擊壺關,大將軍沐嘯天,亦帶領十五萬騎兵,在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