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過境,浮屍萬里,良田沃土化為千里沼澤,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一夜間,無論先前富裕,貧賤,皆變為流民,災民,老弱相扶,成群結隊,無奈遠走他鄉謀生。
林楓得到訊息,已在四天以後了,他當時書房讀書,聽到訊息,急忙召見了群臣。
龍江地區,萬頃良田,那片區域幾乎比燕國五州還大,蘇秦為消滅虎賁軍,說淹就淹了,不顧百姓死活,還真是無毒不丈夫。
林楓不敢想象,失去家園,沒有糧食的百姓,無處謀生,遠走他鄉謀生的流民,會是什麼狀況。
事情沒有發生在燕國,林楓心裡依然不舒服,打仗就打仗敗,士兵戰死沙場無可厚非,馬革裹屍再正常不過了,與老百姓何干?
蘇秦決堤淹了虎賁軍,三十萬虎賁軍付出慘重代價。但他有沒想過,龍江下游及雲州城裡,來不及撤離的老百姓,不也慘遭水患麼?
難道沒有半點悲天憐憫之心,不理解百姓疾苦麼。
發水之後,春耕肯定沒戲了,流離失所也在所難免。兩國交戰,百姓遭殃,這與他長期以來信奉的道理相違背。
這一刻,林楓心中非常難過,真正體會古人所說的春秋無義戰的道理。
司徒,趙士德等人來到暖閣時,已得到了訊息,面對林楓冷峻的面容,眾人誰也沒敢說話。
沉默了許久,熱茶早已冰冷,林楓託嘆口氣,向餘哲明道:“餘愛卿,馬上調集錢糧去慶州,收攏龍江一帶百姓,但凡入燕國者,均可在燕國落戶,三年內免除所有稅賦,不願落戶的,也給口飯吃,不能眼睜睜讓流民餓死。”
“皇上,龍江下游一帶,那可是數百萬百姓啊,流離失所者也有百萬之多,若全部資助,長期以往,燕國恐怕負擔不起。”餘哲明猜出林楓用意,卻不支援他的做法。
不是他鐵石心腸,不關心百姓疾苦。事情終究發生在鄭國地界上,燕國上下完全可以坐視不理。鄭國流民雖苦,可燕國也有勞苦百姓,生活亦不是很好。
“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餘愛卿不要再勸了。”林楓擺擺手,阻止了餘哲明。
不管餘哲明等人怎麼想,林楓是不會改變主意,說他心軟也罷,說他沒有狠勁也好,反正他總覺的這件事情,自己該做點什麼?
林楓不曉的自己為何有悲天憐憫之心,或許,因為來自不同世界,他懂的生命的價值吧!
讓安恆換了杯熱茶,喝了兩小口,林楓心情稍稍緩解,這才道:“蘇秦這麼一鬧,趙鄭兩國四十多萬大軍命喪邙山平原,接下來的大戰,趙國怕遲早會退出吧!
那麼,鄭國在邙山以北的敵人,就僅剩燕國了,大家說說,接下來該怎麼辦?”
林楓深知,燕國目前南北兩方能取得不俗戰果,不是燕軍強大,無往不利,亦不是士兵熱血高漲,不畏生死。當然,這些特徵燕軍都有,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趙國出兵了,吸引了鐵騎軍主力。
從而使鐵騎軍無暇顧及燕軍,否則,鐵騎軍目前的戰鬥力,根本不能擋住鐵騎軍鋒芒。
而今三十萬虎賁軍,被大水淹的所剩無幾,聊聊數萬鐵騎軍也逃到邙山平原西面高地,眼下不能給燕軍造成威脅,但數萬鐵騎軍留在邙山平原,林楓總覺的不安心。
“皇上考慮的沒錯,虎賁軍遭水患之後,已停止在餘林道的戰事,南大營剩餘二十多萬虎賁軍,全部駐紮在環洲,與邙山平原西面的鐵騎軍對峙,臣覺的,依照當前趙鄭兩國情況,罷兵言和,不過數日之事。”司徒道。
“但是,當前鐵騎軍主力在邙山平原西面高地,若要救援山南道,和淮南道,必須穿越邙山平原千里沼澤地,這幾乎沒有可能。所以,半年時間內,邙山平原東面,鐵騎軍對雷將軍佔領的數州沒有絲毫威脅。
而雷將軍等人,趁著趙鄭兩國對峙,連日來兵分三路,先後攻克五州,依照眼前局面,不出數日肯定攻破邙山平原東部山南道全境,餘林道東面,淮南道西面大部分州縣,將餘林道,淮南道隔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