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副將欲勸朱亥,卻被他擺擺手道:“太尉一怒掘龍江,浮屍千里,死傷百萬,燕帝在慶州一線,開倉賑糧,可見非冷酷之君,投降燕國,勉強可以抱住性命,有口熱粥,也能化解燃眉之急。”朱亥神情傷感,眼下局面他也無能為力了,總不能狠心把數萬士兵活活殺死,那麼他與催命的劊子手後何區別。
數日來,已經有不少士兵活活餓死了,他是將軍,卻也是父親,看著年輕計程車兵,沒有死在敵人手中,卻被生生餓死,心中不曉的有多麼難過恕
若非萬般無奈,誰會投敵,若非死路一條,誰會讓手底兄弟活活餓死。朱亥身為將軍,不是冷血無情的殺戮機器。
同時,西面山道里,一條西進的人流快速前行,是不是有燕國騎兵,送來食物,救濟瀕死之人。
爻關一面,燕軍支起了帳篷,施粥布飯,給投降的鐵騎軍一口熱飯。
飽餐後,有心留下來加入燕軍者,按照燕國將士待遇,一起修建雷鳴關,若回家者,每人一貫銅錢,既不強行要求逗留,亦不歧視諷刺。像商艘謊蚵舨懷扇室逶凇
爻關上,雷傑英三人望著西逃而來的隊伍,彷彿一條長龍蔓延在山谷,雷傑英笑道:“這涼鳴關內十多萬鐵騎軍,這麼土崩瓦解了,說起來真讓人唏噓不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天下,若不統一,百姓還不知要造多少罪責?”趙鴻儒神色則沉重許多,這個書生出身的將軍,有自己的情懷和大義。
他非常欣賞林楓的舉動,有王者情懷,懂的百姓疾苦,尊重每一個生命。打仗是軍人的事情,戰場上可拼的你死我活,與百姓何干,軍人脫下“有多少人肯留下來,加入燕軍?”雷傑英問道。
每個人追求不同,雷傑英沒有趙鴻儒的才華和情懷,他只遵循一個原則,做好自己本質工作,為皇上分憂解難。
“目前有三萬多人,不過涼鳴關尚未失守,具體多少人投靠不能確定,不過,離開的人不太多,十之有二!全被安排在淮南道各州縣了。”白易生回答。
“我以為,涼鳴關之戰結束,無論有多少人加入燕軍,大可全部送往晉北,晉東地區,免的對方生變。”
“呵呵,皇上有句話說的很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對方肯留下,就不該懷疑,人若變,放在什麼地方都會變。”趙鴻儒掃了眼爻關下衣衫襤褸,與乞丐無意的鐵騎軍,道:“倘若你們以為這人多為步兵,不如留給我!”
“得了吧,你手底已有六萬步兵,聽說除了張羽和侯銘封,就你手底人多了。
他們兩人手底全是騎兵,南面戰爭結束,皇上肯定派人經略北方,所以,對晉國投降的騎兵來者不拒。
但你手底若收攏十萬步兵,皇上未必支援,一旦涼鳴關戰事平靜,邙山地區東西兩面受阻於宋趙鄭,南面必須翻過邙山,說句你不怕你生氣的話,南北戰場上,步兵作用真的不大。”
“的確,你說的沒錯,步兵當前在燕國,的確作用不大,可翻過邙山,鄭國內多為丘陵,繞過涼鳴關,宋國,梁國亦如此,敢說步兵作用不大。
況且,掠地是騎兵強項,攻城步兵卻為主力,皇上雄心壯志,所圖甚大,肯定不會滿足單單經略北方,未來南方必有大戰,屆時,莫說十萬步兵,二十萬步兵也不足耶!”趙鴻儒道!
他不清楚林楓計劃部署,但他以為,皇上年級尚輕,素有雄心,肯定不滿足燕國處於彈丸之地,眼下南方守住,可若燕國實力強大,南面局勢
未必不好,東可攻宋,西南可攻鄭,四面開花。
再說了,步兵有步兵優勢,騎兵有騎兵優勢,兩者不能一概而論。
“老趙不愧是書生,說的沒錯,皇上來了訊息,這涼鳴關內鐵騎軍,若降全部接納,若不降,全部釋放,在山南道,淮南道,餘林道各地可隨意安家。
更主要的,投降的鐵騎軍步兵全部歸入老趙麾下。一旦戰事平息,南方三郡,全由老趙和趙俊經略。”雷傑英拿出京中傳來奏摺,笑著道:“老白,至於你和我,恐怕北還修整後,又有仗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