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字帖存在的最大價值不是放著展覽而是練習,從開始模仿到衍生自己的風格,將書法一道,流傳下去。
只是解試將至,另外抽出時間練習書法,難免會因小失大。不知有什麼兩全之法……
正思考間,裴旻突然想到史上的一個典故“一寫當十讀”,說的正是寫書一遍,抵讀書十遍!
不如照著《樂毅論》一邊練字,一邊研讀?
何況科舉應試,閱卷的考官大半是先看字,然後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響。將字練好,也能加不少的分。
裴旻也不管工程龐大,想做便做,取了些通寶,讓袁管家上街時,順道給他帶大量的筆墨以及帛書,做足準備。
小字為古代日用必需的書法,不論是書信還是辦公都是以小字為主,其中小楷是最流行的,因此有正書之說。
想要在官場混,可以不會草書或者行書,但一定要會小楷。
歷史上小楷寫的最好的人並非是王羲之,而是顏杲卿的從弟號稱書法界亞聖的顏真卿,不過此時顏真卿還是一個玩尿和泥的小屁孩,因此《樂毅論》算得上當世最好的小楷。
至此起袁府後院每日高掛的三十餘帛布,成了一到靚麗的風景:古代紙貴,尤其是書寫用的宣紙,更是御用貢品,價格居高不下。因此裴旻練習書法所用的是帛書,以帛布製成類似紙張大小的布快。這種帛書價格並不低,但耐用持久,洗去墨跡,還能重複使用,省錢實惠。
如此情形,持續了足足一月半。
這一月半裴旻幾乎足不出戶,晚睡早起將《禮記》、《春秋左傳》、《毛詩》、《周禮》、《儀禮》、《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等書都書寫了一遍,用墨丸十數斤,寫壞了十一支筆。
效果也極其明顯,裴旻此刻的小楷寫的有模有樣,不只是工整漂亮,隱約間已有幾分韻味,有了一點點大家的風範。至於儒家經典,他每寫一遍,都會在心中默讀多遍,也沒有拉下半點。
看著後院飄起了帛布,顏杲卿嘆道:“我見裴兄先前日夜外出,以為他力求狀元之言,只是隨意說說。這月餘間,見他這股認真的勁兒,方知是認真的。這份恆心毅力,我遠是不如。”
袁履謙也認同的頷首點頭,道:“有如此益友,近日我都不免受到影響,每日多看了半個時辰經史,免得給拉開太遠。”
顏杲卿點頭贊同,心中突地一動:“不如我也參加此次解試?”見袁履謙有些意外,笑道:“多參加次考試又何妨,我也想與裴兄好好切磋一二,能與知己好友爭個高下,也是一種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