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劍聖

第78章 科舉將至 風波詭異

張旭有樣學樣,先抬起了腳:若說裴旻的姿勢優美的如仙鶴,張旭抬腳的樣子就像是黃狗撒尿……身子還搖搖晃晃的,隨時都有摔倒的可能。

還沒來得及雙手繞道後背,張旭便支援不住了,抬起的腳落在了地上。

反覆試了幾次,出了一身汗,一個姿勢都沒練習到位。

“驅寒活血,喝酒就行,那要怎麼麻煩!”張旭回到了廊上,繼續喝他的酒。

裴旻笑了笑也不勉強,自己有板有眼的練習起來。

時間一天天過去!

裴旻的生活單調,卻毫不無聊。每日看書練劍,晚上還有賀知章、張旭的酒會,與他們談論經史。

冬去春來!

春闈的日子一點點的近了!

科考即將來臨,長安城大大小小的客棧住滿了各地趕來的學子:達官貴族門口排滿了送行卷詩拉關係的學子,做著最後的努力。

行卷詩是風氣,近乎兩百學子除了裴旻,多多少少都幹著相同的事情。若是以往,裴旻或許也會是其中一個,現今的他卻知道這一次科考,行卷已經行不通了,有那時間不如多鞏固鞏固自己。

果然如裴旻所想的一樣,就在科考即將來臨的前幾日,太上皇李旦臨朝主事。

李隆基上書細數歷代科舉弊政,以為國取良才唯由,提出糊名制的建議。

太平公主一黨對於此番變故,預料不及,沒有做充分準備,而且李隆基所言所說直指科舉弊政,小小的改變,不費多少物力財力便能改變風氣。這種好事,也沒得辯解。

李旦拍板釘釘,同意糊名制的提議。正式開啟了唐朝科舉公證的大門:至此以後,唐朝科舉以公證為主要發展前提,一步步走上了正軌。而歷史上科舉走到這一步是在宋朝……

這點是裴旻始料不及的。

除了科舉糊名制的改動,另外一則訊息才真真正正的震動朝野。太上皇李旦提意:由李隆基巡行邊疆……

一個皇帝在皇宮裡得不到實權,現如今還要調離國都,巡行邊疆。

一時間朝野紛紛揣測李旦的真實用意:是真的要李隆基巡行邊疆,以揚國威,還是將身為皇帝的李隆基調離京師,另行廢立之事?將損失降至最低?

風波詭異!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