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臉疑惑的看著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給裴旻解了心中疑惑。
原來罪魁禍首便是將帥不和。也是裴旻當初反對薛訥出兵最為關鍵的原因……
薛訥自己帶出來的兵將讓孫佺敗光,征伐遼東遼西的兵是從別州衝折府調撥來的,跟薛訥並不是一條心,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此次出戰,薛訥親率八萬兵馬步步為營,由陸路襲擊柳州,而定州刺史崔宣道、將軍李思敬、杜賓客率萬餘兵馬從水陸潛入安東都護府,由駐蹕奇襲遼東、遼西。
薛訥計策成功,他成功以鐵通戰術抵達住了契丹、奚族的攻擊,而崔宣道、李思敬、杜賓客兵分三路,一路奇襲營州、一路奇襲柳州,最後一路襲擊奚族、契丹的牛羊。三路旗開得勝,崔宣道、李思敬成功拿下營州、柳州,杜賓客屠殺羊馬十數萬頭,血漸草場。
本是難得的大勝,但是崔宣道、李思敬卻不甘於此,他們覺得失去了後勤的契丹、奚族不堪一擊,可以乘勝追擊。
杜賓客制止不住,臨時臨急的只能修書給薛訥。
薛訥嚇得當場讓五位信使前後傳達他禁止出兵的軍令,他由不放心帶著親衛十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柳州,以防萬一。果然崔宣道、李思敬對薛訥缺乏敬意,無視他的軍令,一意孤行。
薛訥及時趕到制止了崔宣道、李思敬的愚蠢決定,一氣之下還將崔宣道、李思敬痛打了三十軍棍。
崔宣道、李思敬的部下聞訊,竟然鬧了隱隱有兵變的勢頭。
薛訥為了大局,將所有鬧事的將官都給砍了,崔宣道、李思敬因為挑唆部下造反,也給一併砍了。
崔宣道是崔家的人,李思敬來頭也不小,來至於隴西李氏,崔家人李家人輪番彈劾薛訥。
薛訥雖得大功,但也因此獲了罪,給貶為白身。
裴旻有點傻眼了,這靠山竟然說倒就倒了。
這不是逼著他,繼續在長安這攤渾水中繼續混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