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師

第86章 玻璃的利潤

沒幾天,就有人從京城來買李植的玻璃器具,大多數都是來買酒具的。先是每天一、兩個人來買,然後每天有三、四個人來,最後商鋪竟一天能賣七、八套玻璃酒杯。到後面,天津的富商們也開始購買李植的玻璃酒杯。

整個五月,李植的商鋪賣掉了一百五十三套玻璃酒具,二十一套玻璃茶具。到了六月,天0津衛的李家商鋪裡更是賣出了兩百一十六套玻璃酒具,二十七套玻璃茶具。這樣的銷量算下來,刨去燒玻璃的成本,玻璃作坊一個月能為李植賺五、六千兩銀子。

大興土木的李植這半年一直在對外支出銀子,積蓄的銀子幾乎消耗殆盡,但玻璃作坊的收入讓李植手上一下子又闊綽起來了。

李植在玻璃產業上賺到了銀子,六月份又去給賀世壽送去了兩千兩銀子。一年時間,賀世壽已經從李植這裡得了一萬一千兩銀子。李植的孝敬也算是賀世壽的收入大項了。賀世壽銀子賺的十分輕鬆,看李植越發順眼。

賀世壽看李植順眼,李植在天0津的種種利益就能得到保護。

不過李植倒是不擔心玻璃配方外洩,為了防止玻璃產業的配方外洩,李植早就在生產環節層層設計:他一開始就把燒玻璃的燒窯和投料工序細分為六個步驟,每個步驟交給不同的人操作。而且李植也不告訴操作投料的工人他操作的是什麼材料,只讓他知道材料到了就按重量投入坩堝。而原材料採購人員也只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材料,不知道這些原材料怎麼用。

即便是幫助李植建玻璃窖的蔡懷水,他也只清楚玻璃窖的結構,不知道李植的各種材料配方和比例。

想搞到李植的玻璃配方,就要買通所有玻璃作坊工人和所有原材料採購人員,這是極難的。如果說技術從保密到擴散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話,李植希望這個擴散的日子儘量晚一些到來。

到了六月,李植的兩千套別墅已經全部建好。

這些別墅中的一千套被李植租給了各項產業的員工家庭,七十文一間房,租金水平保證李植可以十五年收回別墅的房價。

還有一千套別墅,被李植租給了范家莊中的各色外來商業服務業人員。范家莊有兩千戶高消費水平的員工家庭,各行各業都有需求,所以幾個月內范家莊就湧入了兩、三千商業和服務業人員。這些人也要住房子,也租住在李植的別墅裡面。李植租給這些外來人員的租金就貴一些了,每月一百零五文錢租一間房,這租金水平使得李植十年就能收回一幢別墅的房價。

房價收回後,租金就是淨利了。

兩千套別墅的租金,如今也能讓李植每個月收入六百多兩銀子。

當然,其中有少量別墅是賣給員工和外來人員的。小別墅賣給工人家庭是五十兩一幢,這個價格每個家庭限購一套。賣給外來人員則是六十兩一套——其實即便是六十兩一套的房子,也比天0津衛城的房價低一些。范家莊各行各業需求都火爆,在這裡做買賣賺錢容易,這個房價水平也不算高。

別墅建設停止後,范家莊擺脫了大工地的狀態,再沒有了那麼多堆積的建築材料,建築垃圾也減少了,整座城看上去整潔了許多。兩千幢別墅也讓范家莊初具規模,站在城牆上看過去,城北那些白牆黑瓦的連綿別墅十分整齊美觀。

無論在衛生條件還是繁榮程度上,范家莊都是這個時代城市中的翹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