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停歇,族人們又在玉米地裡掰起了玉米棒子。
每個人腰帶上綁著一個袋子,掰下來就放進袋子,袋子裝滿了就搬到田埂邊。
田埂邊的袋子多了,就有族人過來扛到曬壩,娃子們就上前-剝-去玉米的外衣,然後一個一個的放在乾淨的曬壩-上-曬著。
其實可以不用這麼辛苦的,只要陶桃來幾個小法術就可以完事兒,可是陶桃喜歡這種勞動快樂的時光,主要是看著族人滿臉堆笑的樣子,她特別開心。
陶桃打聽過,以前小麥一畝地的收成也就是兩石,有二百四十斤。玉米一畝好的有三石左右,也就是三百六十斤。
這還是好的,一般的還達不到這個收成,這還要看老天給不給飯吃。
稅收則是按照戶來收的,所以好多人家兒子成家後也不分家,就是為了少交點稅,能多留點口糧。
以前的田地賦稅是按照每戶三石糧食。
好多人家的田地是租的,租子一般是收成的兩成,再加上戶稅,一戶租五畝田地的人家,一年下來也剩不了多少。
要是家裡人口娃子多,那是真的是勒緊褲腰帶過活。
每年除了這田地賦稅,還有丁稅,兵役,要是不去人那就給銀子。
丁稅其實沒多少人給銀子,只要男丁不是太弱,都是去了的,畢竟吃的還行,而且還有銀錢拿,誰不樂意呢。
兵役,相對就很多戶願意出銀子了。前兩年兵役,每戶去一個,不去的要給五兩銀子。
這明年開始收稅,還不知道有沒有變動呢。
陶桃邊做著手裡的活,邊思考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