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分糧,陶家村最少的一戶人家分到了七百斤麥子,八千一百二十斤的玉米棒子。
人口最多的就要數陶桃家了。
老太爺和兒子陶逸軒兩口子住一起,單獨一戶,也分到了七百斤的麥子,八千一百二十斤的玉米棒子。
陶大山和兩兒子沒有分家,他們這一家人大大小小有九口人,是這次分糧大戶。分了有一千三百斤的麥子,兩萬多斤的玉米棒子。
這一夜,陶家村家家戶戶興奮的不要不要的,一個個心裡都在感謝著。
不管是本家兒郎,還是嫁進來的媳婦兒婆子,一個個心裡想著老太爺們說的那個畝產三千斤的啥土豆,過兩個多月就可以挖了,然後留一部分,其餘的也分給大家,就是一陣樂呵。
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糧食滿倉,他們不再餓肚子。
他們有老祖護佑,只要按照老祖的話去做,不為非作歹,不欺負老弱,不叛離家族,他們相信,老祖一定會護佑他們的。
分糧之前在祠堂的祭拜的那一瞬間,他們好像感覺到了老祖,聽到了老祖的聲音,雖然有些縹緲,但是的確聽到了。
陶家村豐收了,可是周圍的村子呢,其他地方呢……
今夜註定是一個無眠的夜。
“老婆子,明天我陪你回孃家看看,外面的情況雖然好些了,但是岳父岳母的情況怎樣,咱們也不知道。明天帶上點麥子玉米棒子,裝點菜乾……成子不在家,後天你陪著兒媳婦去她孃家走走。”
“媳婦兒,我明天和爹孃說說,然後請一天的假,咱們後天去看看岳母她們。”
“老婆子,你明天和兒媳婦回孃家看看,明天問問有誰要回的,有和你們婆媳倆一個村的要回去,你們就結伴同行。明天估計有不少人要出村,村裡不能留太少的人……”
“行嘞,我明白。明天一早我就去問問和我們婆媳同村的。你就別管了。”
“……………”
同樣的話語,在家家戶戶響起。
不是陶家人不護食,而是知道自家媳婦兒婆子的心思。
雖然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但是哪有父母不擔心孩子,孩子不牽掛父母的。
趁著分了糧,帶點回去看看。
能拉拔就拉拔一下,安心了做事也利索不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