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的嫂子聽到,很是糾結:
“一個是妹妹,一個是小叔,真沒想到是這樣!”
“所以,更要查明真相,還原事實,如今張溫申請三堂會審,很有可能他確實不是兇手!”
張溫的哥哥聽見,拿眼睛盱著自己媳婦,這才露出焦急地神情:
“我就說,張溫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事情發生後,我們夫妻間也疏遠許多。”
張溫嫂子低下頭,流下眼淚。
“當日,你們二人去了哪裡?可有證人?”洛寧問。
“我們去城外朱家莊接了一批活,起早就走了。”
“你們走的時候,知道徐芳會來嗎?”
“不知道,我那妹子經常來,一般一日,有時三日,每次來去也自由,所以不會提前知道。”
“張嫂子家是哪裡的?”
“在城外徐家莊。”
“平日裡,徐芳性情如何?”
“是個很活潑的人。”張溫哥哥回答:“其實,我和他嫂子,也有心撮合張溫和徐芳,但是張溫不同意!”
哦?這可是個線索。
“張溫為什麼不同意?”洛寧問。
卷宗裡的關鍵點,因為徐芳心儀張溫,才沒有反抗。
“張溫只是說:都是親戚,不想繼續深交,說徐芳不合適自己,可是,我感覺,就是無意!”
張溫的哥哥回答,說完還看看張溫嫂子。
她倒是很平靜:
“另一方面,我也感覺徐芳有心儀之人,但是她不說,我又忙著家裡這些事,便也沒管。”
“當日調查案件時,這些事你們講了嗎?”洛寧問。
張溫兄嫂互相看了一眼,都搖搖頭:
“也沒有人問,便也沒提!”
秦昭嘆口氣,看來查案的技巧,直接影響了後期的證據收集,判斷分析。
又聽洛寧問:“當日門房的人在嗎?”
“在,兩位大人隨我來。”
門房是張溫的遠房親戚,是個十歲的小男孩,他的回答與卷宗上一樣。
入睡後被人迷暈,醒來時,是州府衙役在家裡查案的時候,中間發生什麼,完全不知道。
但是,這裡有個關鍵點,他入睡以後張溫才離開,所以大門是從外面鎖上的。
出事後,竇大人也留意到這一點,門鎖沒有破壞,完全是拿鑰匙開門進入,而有鑰匙的人,只有張溫及張溫兄嫂。
告別張溫家,再來到當日張溫入住的客棧。
客棧距離張溫家只隔一條街,確實,張溫完全具備入住後,再返回家作案的可能。
秦昭和洛寧一進客棧,店夥計還在招待客人,待夥計一轉身,見兩位穿著官服的大人,就知道來查案。
急忙招呼:“兩位大人快裡邊請。”
“我們為張溫的案子而來,當日他可是住在這裡?”洛寧問,
夥計急忙點頭:“是這裡,當日的入住記錄還在,府衙的大人們之前也來調查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