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夫人好奇地往講臺前湊了湊,納悶道:“這麼大的屋子,先生在上頭講課,後排的人能聽清嗎?”
白晚晚笑著指了指講臺上方的梁木:
“您看那樑上,我們特意裝了幾塊空心的木槽,聲音順著木槽能往四處傳。
不管坐在哪排,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正說著就見有位先生拿著書卷從側門進來,路過時還朝眾人拱了拱手,神情溫和得很。
“我們書院的班分好幾類,從剛啟蒙的小娃娃到準備考學的學子都有。”
白晚晚邊說邊往門外引:“我先帶你們去看最小的班,都是三、四歲的孩子。”
眾人跟著她拐進旁邊一個院子,剛走到窗邊,就聽見裡頭傳來軟糯的唸書聲:“人之初,性本善……”
扒著窗戶往裡看,只見二十來個穿小布衫的娃娃,圍著幾張矮桌坐得整整齊齊。
桌上沒放厚重的典籍,只擺著畫著小圖的識字卡,有的卡上畫著蘋果,旁邊寫著果字,有的畫著小鳥,旁邊寫著鳥字。
有個扎著小揪的娃娃坐不住,小手偷偷去摸桌上的卡片,教書的先生沒板著臉呵斥,反倒走過去拿起卡片,笑著問他:“你看這畫上是什麼呀?能念出這個字嗎?”
娃娃眨了眨眼,小聲答:“是……是兔。”
先生點點頭,又領著他念了兩遍“兔”字,娃娃也跟著念,眼裡滿是認真。
“這小娃娃的班倒有意思,不像別的書院一上來就逼著背書。”有位夫人看著裡頭的景象,忍不住輕聲說。
旁邊的夫人也點頭:“你看孩子們坐得住,還願意學,這樣比硬灌強多了。”
白晚晚站在窗邊,看著夫人們眼裡的讚許,笑著補充:
“小孩子坐不住,用畫圖的卡片教他們認字,記得快也願意學。
等他們再大些,再教正經的書,一步一步來才紮實。”
窗邊的一位夫人聽得心動,往前湊了半步,聲音壓得更輕:
“白大人,那像三、四歲的孩子,你們也收嗎?
我家小子今年正好三歲,我想送他來,可又怕他太小,在這兒不會照顧自己……”
白晚晚聞言笑了,語氣溫和又篤定:
“夫人放心,這麼小的孩子我們收的。
考慮到他們年紀小,我們允許每家帶家丁過來照料,不過最多隻能帶一位。
人多了容易亂,也怕擾了書院的規矩。”
她頓了頓,話鋒稍顯鄭重:
“只是有一條,家丁在這兒只能負責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們上課、作息,必須得聽書院的教學規矩。
可不能由著家丁護著、壞了章法。”
那位夫人忙不迭點頭,追問道:“願意!怎麼不願意!那你們這書院,一學期得多少銀子?我好早做準備。”
“一學期收五兩銀子,要是按年繳,一年是十兩。”
白晚晚報出數目時,語氣平穩:“這銀子裡,除了學費,還含著孩子在書院的三餐和日常用的筆墨紙硯,不用額外再花錢。”
夫人一聽,心裡更踏實了,五兩銀子一學期,連吃用都包了,比家裡請先生教還划算。
更別說書院裡還有那麼多寶貝字畫、這麼好的環境。
她當即笑著道:“這價錢公道!等回去我就跟夫君說,趕緊把孩子的名兒報上!”
林早早冷笑一聲道:“誰敢把孩子放這裡啊!到時候被虐待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