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建文皇帝年幼,身邊奸臣環繞,矇蔽皇帝。”
“此番王爺舉兵,乃是為了清君側,鏟奸佞。”
和尚走到了朱棣面前,雙手鄭重的將擬定好的檄文對著朱棣一遞。
朱棣同樣是鄭重的接了過來。
看了一眼檄文。
繼而高高舉起,大聲道:“皇帝年幼,識人不明!奸臣當道,禍逆皇親,擾亂天下!”
“吾朱棣,乃是太祖與高皇后嫡子。”
“昔有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朱棣,不是造反謀逆,而是為了大明天下,尊皇明祖訓,掃奸佞,清君側,奉天靖難。”
隨著朱棣話音落下。
殿內的眾人紛紛齊聲大喊道:“尊皇明祖訓,掃奸佞,清君側,奉天靖難!”
“郭資。”
“本王命你將此檄文散於北平城,讓百姓見證,除此外,檄文向北平府各處傳遞。”
“告訴北平府的百姓,更告訴天下的百姓。”
“我朱棣不是造反,而是清君側。”
朱棣目光一轉,看向了一個文臣道。
“下官領命。”
郭資當即站了出來,大聲應道。
“好了。”
“一日勞頓,諸位先行回去休息吧。”
朱棣擺了擺手,也不再多言。
今日。
對於朱棣而言,眼前的危險已經渡過了,往後才是真正的難題了。
“沒想到,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了。”
朱棣坐在了階梯上,臉上也是帶著一種無奈之色。
在他面前,只剩下了身著黑色僧袍的和尚。
也是朱棣的智囊,姚廣孝。
“王爺,這是怕了?”
姚廣孝淡淡一笑,看著朱棣。
“怕?”
聽到這個字,朱棣搖了搖頭,但又點了點頭,面色複雜道:“或許吧!”
“畢竟,本王哪怕此刻真的動兵了,與朝廷實力也是相差太過懸殊了。”
“如若不是被朱允炆逼到了如此地步,本王堂堂太祖嫡子,堂堂大明的王爺,怎會被逼得那般屈辱?怎會被他逼得造反?”
姚廣孝則是淡然一笑:“既已走上這條路,那便一直走下去吧。”
“未來,誰又說得準呢?”
“還記得貧僧與王爺的初見嗎?”
話音落。
朱棣思緒不由地回到了當年。
持續了片刻後。
朱棣嘆了一口氣,思緒萬千:“當年初見,是高政領你回來的。”
“緣,果。”
“或許就是如此。”
“當初大公子既然將貧僧引到了王爺的府中,貧僧也自要兌現當初對大公子的承諾,效忠王爺,送王爺一頂白帽子。”姚廣孝緩緩開口道,眼神之中盡是堅定與自信。
對此。
朱棣則是嘆了一口氣:“和尚,你說如果高政還在,本王還會被逼得今日這番嗎?”
“不會。”
姚廣孝十分肯定的道。
“為何?”朱棣又問道。
“當初太祖偏愛皇長孫與大公子,舉世皆知。”
“因為太子薨了,皇長孫薨了。”
“倘若大公子還在,那王爺必然會父憑子貴,成為大明的太子,也輪不到如今的建文皇帝了。”姚廣孝緩緩說道。
大公子?
朱高政?
還是朱棣的嫡長子!
歷史上,似乎並無其人。
而聽到這。
朱棣卻是沉默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