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已經不是以末將自稱,而是臣。
因為此刻的朱棣已然登上了大位,不再是藩王,而是皇帝。
“你們四人自朕起兵靖難之時,同樣也是誓死追隨朕,戰功赫赫。”
“這些,朕都沒有忘記。”
“自今日起。”
“封丘福為淇國公,世襲罔替。”
“封張玉為榮國公,世襲罔替。”
“封陳亨為涇國公,世襲罔替。”
“封張武為成陽侯,世襲罔替。”
朱棣大聲宣佈道。
隨之。
便有著四封聖旨被馬和捧了起來,緩緩向著下方走去。
“臣,謝皇上隆恩。”
“臣等絕不會讓皇上失望。”
四人再次一拜,大聲回道。
封國公,世襲罔替。
這就是天大的殊榮了。
當然。
朱棣的敕封也的確是有規則的,依戰功強弱而封。
張武雖然是都指揮使,可相比於丘福他們,戰功卻是弱了一些,所以只是封了侯爵,其他三個則是國公。
丘福與張玉是最開始追隨朱棣的戰將,立下戰功無數,陳亨也是關鍵。
在歷史上。
他們也的確是封了國公,不過張玉與陳亨因為戰爭而死,所以他們的國公之位是被追封的,而現在因為有了朱正的出現,歷史的局面自然是迎來了改變了。
張玉與陳亨都沒有戰死。
都活得好好的。
隨即。
馬和走下來,將這四封聖旨依次交到了四將的手中。
四將緊緊握著聖旨,無比激動。
國公之位,侯爵之位。
世襲罔替。
他們的家族,往後是真的能夠得到延續繁榮了。
“在起兵之初。”
“朕有著一件事瞞著諸位臣工。”
“朕一生有四個兒子,這一次靖難,二子朱高熾在北平府處置政務,輔郭卿處置。”
“三子朱高煦,四子朱高燧皆在軍中效力。”
“在起兵之初,朕就將一切的後路都給斷了,朕讓兩個兒子化名入軍中,從最普通的小兵做起。”
“這一次靖難雖說是為了大明,清君側,塑朝綱,但乾的也是掉腦袋的事,一旦敗了,追隨朕的人都要死,落得一個全族被滅的下場。”
“朕的兒子自然也是不能置身於事外。”
“將士們可為了大明而上陣殺敵,朕的兒子們自然也能。”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何在?”
朱棣大聲說著,隨後目光掃視,威聲喝道。
應聲。
朱高熾,朱高燧,朱高燧兄弟三人全部都身著公子袍,緩緩走了出來。
然後全部都跪在了朱棣與徐妙雲的面前。
“兒臣拜見父皇。”
三人跪下,大聲高呼道。
“朕已登基繼位,按我大明祖制,理當行封王之禮。”
朱棣大聲宣佈道。
聽到這。
朱高熾三兄弟此刻也是面帶激動,特別是朱高熾,心情自然是難以平復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