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
郭資站了出來,大聲的啟奏道。
此事自然是要文臣先行開口。
畢竟有著昔日黃袍加身的典故,所以武將不好開口。
隨著郭資話音一落。
朝堂之上自然是一片附和之音。
‘為了大明國祚昌隆。’
“請王爺早登大位。”
整個朝堂之上。
無論是朱棣的心腹,還是所有歸降的建文朝臣,全部都齊聲高呼著。
勸諫朱棣早登大位。
對此。
朱棣在面帶沉思一刻後,也沒有弄什麼三辭三讓。
“諸卿之言,本王深知。”
“為了大明,為了大明天下的百姓。”
“本王,義不容辭。”朱棣一臉正色的道。
“王爺,擇日不如撞日。”
“臣已經看了,明日就是登基繼位的大好時刻。”
“只待請百官見證,祖廟祭祖,便可登基繼位。”郭資立刻說道。
“此事,便交給郭卿來安排。”朱棣點了點頭,沒有反對。
這個時刻可沒有什麼延誤可言。
“請王爺放心。”
“臣一定會擬定好一切章程。”郭資立刻應道。
“王爺。”
“既要登臨大位,理當擬定年號。”
“如此方可真正穩定天下,讓天下知皇恩。”又一個隸屬燕王府的大臣大聲道。
聽到年號二字。
朱棣面帶幾分沉思,隨後道:“本王的年號,便為永樂。”
“天下萬民永樂,大明國祚永昌,人人安居樂業,享受太平之樂。”
“這,便是本王心中願景。”
此話落下。
群臣齊聲高呼:“王爺聖明。”
而朱正則是帶著幾分深思:“雖然提前了一年多時間完成了靖難,將朱允炆給打敗了,取而代之,但永樂一朝仍在。”
“蝴蝶效應雖然存在,但根本大勢並沒有因此發生太大的改變。”
“永樂一朝,永樂大帝。”
朱正心底暗暗想到。
曾經。
對於歷史他只是一個旁觀者,但如今卻是一個親身經歷的人,而且這靖難提前了歷史上一年多時間完成,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他。
因為他的出現。
讓朱棣一路穩壓朝廷,幾乎沒有什麼敗績。
因為他的出現。
朱棣也並沒有遭受來自北邊元人的威脅,未曾割讓利益。
這已然不是什麼簡單的蝴蝶效應可以形容了。
朱正,已然改變了歷史。
不。
應該是是改變了朱正原本對歷史上所認知到的歷史。
待得朝議散去。
朱正並沒有馬上離開。
這也是朱棣開口。
顯然是有些事情還要說。
“朱正。”
“你說此番本王繼位登基,那些藩王會服嗎?”朱棣帶著幾分憂心的問道。
越是到了這一步,朱棣心底的不安就愈發強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