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一種關注大獎的是——《Coherence》,蕭振林!”
“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恭喜他,這是一位來自華國的優秀新人導演……”
金碧輝煌的禮堂內,全場目光匯聚!
蕭振林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站起身來,大步朝舞臺上走去。
留下身後,羅縉、朱雅文、黃勃、周楊、沈佳尼、唐煙、文張和白百合,八臉懵逼。
他們還在震驚,尚未反應過來。
“臥槽,蕭導拿到大獎了!”
黃勃一句爆粗口,迅速加入鼓掌佇列中,拍得很用力。
“我們的影片拿大獎了。”
“是我們,蕭導牛逼!”
“哇,蕭導好帥呀。”
“……”
蕭振林面帶笑容,迎著全場掌聲和歡呼。
表面上從容不迫的走上領獎臺,實則內心滿是激動!
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登上國際電影節的大舞臺,領取國際獎項。
一個字——爽!
此前的想法,終究只是空想。
當親手去將其變成現實,成就感無法言喻。
“恭喜你,蕭振林導演,你第一次來戛納就獲得了一種關注大獎,《Coherence》真的很棒,感謝你為大家帶來如此精彩的影片。”
“謝謝,謝謝,《Coherence》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和喜愛,這是我們的榮幸。”
蕭振林從頒獎嘉賓手中接過證書,感覺心裡踏實了。
“讓我們用掌聲祝賀蕭振林導演,同時請他跟大家分享他的喜悅。”
在主持人的邀請下,蕭振林站在了話筒前。
放眼臺下上千觀眾,全是來自世界各地有名的電影人。
蕭振林心中豪情萬丈,朗聲開口。
“感謝大家的掌聲,謝謝,我是蕭振林,今年十八歲,來自華國。”
“《Coherence》是我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為了拍攝這部片子,我在心中預演了無數遍,醞釀了兩年多,而實際拍攝,只花了五天六夜的時間。”
話音剛落,場下一片驚呼!
就連頒獎嘉賓和主持人,臉上都露出了驚愕。
很難想象,這部影片的拍攝週期,只有五天六夜!
但仔細一想,全程都在一個房子裡,又準備了那麼久,好像不難理解。
蕭振林的發言,還未結束。
“這一切,要感謝京城電影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的支援,感謝主演們的努力和付出……”
蕭振林一個個點名表揚,語速不急不緩。
朱雅文、羅縉、黃勃、周楊、沈佳尼、唐煙、文張和白百合臉上,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
“這是我第一次帶作品來戛納參賽,能夠獲得這個獎項,我已經很滿足了。
感謝評審團成員的認可,感謝觀眾們的支援和喜歡,感謝戛納國際電影節。
我才十八歲,不遠的將來,我還會帶著優秀的作品來戛納角逐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大獎的,還有金熊、金獅,我會一個個去,謝謝。”
場間掌聲如雷鳴!
蕭振林十八歲,正是少年意氣風發之時。
言語間充滿著朝氣和自信,感染了很多電影人,憶往昔崢嶸歲月。
蕭振林在一片掌聲和注視中,回到了座位上。
“蕭導,牛逼!”
“蕭導你好厲害。”
“……”
蕭振林笑著將獎項證書遞過去,“別誇我了,這份榮譽有你們的一份功勞,謝謝你們。”
沒有獎盃,只有獎項證書,大家都爭著看。
一種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
與主競賽單元的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這個單元,素來以影片獨特的審美和新穎奇異的小眾風格聞名。
最佳影片,一般會頒給不知名的新人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一種關注大獎’設立於1998年,相當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影片獎。
還有就是,自今年起,法國的Groupama-Gan每年都會向這一獎項的獲獎者,提供3萬歐元的獎金。
這一下子,來戛納的花銷,就回來了一半。
再加上獎項帶來的加持,版權費暴漲。
這一趟戛納之旅,註定是名利雙收。
臺上頒發的主競賽單元獎項,蕭振林不是很關心。
高媛媛和李斌,終究沒能獲得影帝、影后。
而《青紅》這部影片,獲得了個安慰獎——評委會獎。
這個獎同樣是只有證書,沒有獎盃。
評委會獎也叫評審團獎,和評審團大獎只有一字之差,待遇卻天差地別。
有就不錯了,至少沒有空手而歸。
《最好的時光》和《嘿社會》,顆粒無收,慘兮兮。
……
戛納頒獎典禮落下帷幕。
《最好的時光》和《嘿社會》劇組的人,垂頭喪氣。
《彗星來的那一夜》和《青紅》劇組的人,喜上眉梢。
拍照留念,接受完記者們的簡單採訪。
從電影宮走出來,還能碰到一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