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玥的心臟猛地一縮,她做時尚買手多年,對這段歷史門兒清,這時候的深市還沒發展起來,正是一窮二白,破敗得幾乎看不出日後“奇蹟之城”的影子。
可就在今年八月,國家剛批了經濟特區!這意味著政策紅利、意味著無數人即將湧入。
而她,竟然就站在這個時代的起點上!
她走到床邊,掀開枕頭,在底下摸索著,指尖觸到一本硬殼本子。
那是她參加巴黎時裝週時一直隨身帶著的手稿本,封皮已經有些磨損,邊角微微翹起。
她急忙翻開,心跳加快,可眼前的景象卻讓她瞬間愣住,所有的設計草圖都不見了。
好多頁紙像是被海水浸泡過,墨跡暈染開來,糊成一片黑乎乎的痕跡,根本無法辨認。
只有少數幾頁勉強還能看清內容。
她湊近細看,目光落在其中一頁的標題上,費力辨認出幾個字:“未來行業指南……”
下面是一行小字,墨跡已經暈開,但仍能勉強讀出:“磁帶生意……港臺歌流行……預計一九八三至八五年,錄音帶市場需求激增,利潤率可達三百以上……”
“這算什麼外掛?”
秦曉玥盯著那行字,忍不住苦笑出聲。
她原本幻想著能帶個服裝秘籍,比如“二十年流行趨勢預測”,或者乾脆來本“股市必贏指南”,好讓她一躍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可結果呢?
系統沒給她時裝藍圖,也沒給股票程式碼,而是塞了個賣磁帶的“致富寶典”?
搞音樂?
能賺幾個錢?
在這漁村,連電都時不時斷,誰會花錢買一盤磁帶聽歌?
她無奈地合上本子,指尖還在微微發抖。
或許,這本殘破的手冊,真能撬動些什麼?
外面突然傳來一陣吵嚷聲,夾雜著腳步聲和竹筐碰撞的聲響。
她皺了皺眉,起身走出屋子。
只見一個身材瘦削的男人正扛著一筐沉甸甸的魚走進來。
他赤著腳,褲腿高高捲起,露出曬得發紅的小腿。
那竹筐歪歪斜斜地壓在他肩上。
他身後跟著個十來歲的男孩,個頭還沒筐子高,也咬著牙費力地扛著一筐漁獲。
“曉玥,過來分魚!”
男人頭都沒抬,甕聲甕氣地喊了一句。
秦曉玥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他在喊她。
她抿了抿嘴,快步走過去。
還沒靠近,一股濃烈刺鼻的魚腥味便直衝鼻腔,嗆得她下意識屏住呼吸。
竹筐裡堆著些小魚,大多也就手掌那麼長,銀白色的鱗片在陽光下閃著微光。
但數量稀少,稀稀拉拉沒幾條,有些魚已經翻了白眼,顯然是剛死不久。
她看著那少得可憐的收穫,心裡一沉,小心翼翼地問:“今天沒撈著多少魚?”
“撈個鬼!”
男人猛地罵了一聲,臉上的皺紋擰成一團。
接著,他朝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咬牙道:“現在人都往特區跑,近海的魚都快撈光了。”
“你畢業都倆月了,整天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他頓了頓,語氣稍微放緩了些,“村支書前兩天來通知,說公社新辦的紡織廠正在招人,明天你去報個名試試吧,好歹也算個正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