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他太穩重了

第72章 69喊狼來,狼真的來了

半年多時間裡,眾多工匠、官吏、民夫日以繼夜,匯聚四方財富、寶物一直操勞。

整體高達三十丈以上的巨大金屬柱,如今已經在東都城內立起,作為當前東都內最高的奇觀,近月來引得無數人圍觀議論。

當今乾皇登基後,扭轉了此前女帝時期佛在道先等國策,重新改為道在佛先,於是晉王秦元造三十六諸天樞紐柱,也取道家三十六重天典故,金屬柱表面層層迭迭,彷彿重重天闕。

到了千秋節前夜,三十六重天終於一起落成,晉王秦元將主持盛大祭典,為身在關中帝京的乾皇獻禮。

徐永生無心參與。

這段日子以來,他都在匯總測算永寧坊的相關稅賦。

總體來說,比他最初預想難一點,但又不是特別難。

來這方世界之前他在藍星,雖然接觸一些數學知識,但沒有學過幹過專業的會計一類工作,些許記賬、算賬本領也就是些個人小賬、班級小賬便頂天了。

而現在他要計算的永寧坊,人口以數千計,這時候還真要感謝八品武者的底子和兩塊“智”之龜甲的幫助。

再加上洛陽縣裡和永寧坊老坊正的幫助與配合,一番忙碌下來,徐永生完成這番歷練,終究比其他同境界武者容易許多。

而伴隨眉心天閣第二層中再有震動之感,五常之智充盈,個人神思靈動敏捷,徐永生知道自己成功完成了第二塊“智”之龜甲的相關歷練。

到這一步,他不僅僅是兩層三才閣全部圓滿,連相關歷練也只剩最後再守密幾個月,距離參加八品升七品的相關典儀僅一步之遙,靜心渡過這段時間便好。

今天天色已晚,明日千秋節,朝廷、學宮都放假,徐永生於是先將各種卷冊妥善收好,預備等後天再送還洛陽縣戶曹。

他一邊活動肩膀手臂,一邊出了自己居住的學舍。

學宮中當前也人影寥寥。

不論老師還是學生,大都前往三十六諸天樞紐柱那邊觀禮。

雖然天色已經漸漸黑了下來,但眺望西南方天空,燈火通明下,金屬柱高聳。

假日期間,典籍廳那邊也封閉,不對學生開放亦不召學生值守,徐永生微微搖頭,立在學舍前空地上,揣摩自己成就兩塊“智”之龜甲後方才開始修習的儒家武學,捉影掌。

相較於端正平和的執中掌,這路捉影掌更加靈巧,精妙之處在於同對手過招交鋒時,捕捉其中細節,漸漸生出預判之奇效,從而克敵制勝。

徐永生練習之下,更多在於揣摩其中精義,從而舉一反三,不單侷限於掌法。

當然,這需要極為精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徐永生自有耐心。

而另一方面,早先在典籍廳書閣三樓粗粗瀏覽過的武夫絕學捕風手,功效上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乃武夫尉學真傳,眼下於徐永生而言,也等於無師自通。

在空手入白刃方面,不如常傑所學兩層“念氣”一層“正氣”加持的摘星手,但預判上猶有過之。

同儒家捉影掌相比,武夫捕風手對無形氣勁感觸更敏銳,但變化不及捉影掌精妙。

二者優點結合之下,令徐永生頗為滿意。

稍微有點遺憾的是,先前沒在典籍廳書閣三樓找到合適匹配武夫箭術的儒家武學。

捉影掌只要求儒家兩塊“智”之龜甲。

而徐永生先前在典籍廳二樓找到的長風矢要求武夫兩張念氣弓一面正氣盾,對應儒家兩塊“智”之龜甲和一方“信”之印章。

他本人滿足條件,但還沒蒐羅到合適的儒家武學。

當然,典籍廳書閣三樓裡未必沒有,只是這段日子徐郎君注意力主要放在二樓。

他還是更希望儘快解開那神秘書冊第二頁的秘密。

徐永生一邊練習捉影掌,一邊視線朝遠方典籍廳方向望去。

不過視線一掃之下,他目光忽然停頓。

已經八品境界併成就兩塊“智”之龜甲,徐永生當前不施展觀火瞳和鷹眸也目力過人,遠遠望見有人行來,乃是早自己三年入學,這段日子在典籍廳常有見面的鄭家子弟鄭世光。

鄭世光同樣是修成兩塊“智”之龜甲的八品武者,這時望見院中的徐永生,他腳步微微停頓後便重新走來。

“三十六諸天樞紐柱落成,千秋節大典,你不去參加?”鄭世光貌似隨意地問道。

徐永生神情如常:“新學捉影掌,當中奧妙頗多,令人流連忘返。”

鄭世光於是點點頭,便即邁步離開,徐永生亦繼續自己的修行。

但離開學舍後,鄭七郎鄭世光卻再次停下腳步,神情晦暗不定。

這個徐二郎,勤勉如斯,確實有過人之處,再這麼下去,眼看就要給他超過了……鄭世光深吸一口氣。

他抬頭遠遠眺望高聳的金屬柱後,卻沒有出學宮,反而也轉身回自己的住處。

隨著時間推移,二更鼓響起,因為三十六諸天樞紐柱落成向乾皇獻禮而被特許推遲一些的宵禁,終於還是到來,皇城南門外廣場上,普通東都百姓市民開始被金吾衛陸續驅離。

只有眾多達官顯貴仍然留下,繼續參加最後由晉王秦元親自主持的典禮。

遠方學宮中正在練武的徐永生忽然心神一動,轉頭望去,就見那巨大金屬柱上方,夜空中居然有道道金輝流轉,最終化作龍形光影不斷盤旋。

並非燈火戲法,而是特殊典儀……徐永生心中生出明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