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思會中
那【聖而不可知之謂神】的牌匾依舊有著亙古長存的浩然之氣。
正戴上了一個老式黑框西洋眼鏡讀報的中年文士,見到李希君過來,還以為對方又來進貨養神香呢,結果卻是聽到了讓他無法置信的話語。
“什麼!九.”
賈先生下意識的站起身來,但意識到這裡環境的他,連忙左右環視一圈。
在看到這存思會一樓沒什麼人後,連忙拉著李希君走到樓上一角,低聲問道:
“後生,你今天莫不是來找我開玩笑?”
李希君這幾月常來進購養神香,一次就是十幾盒,時間久了兩人多少談論過這存思會的架構。
作為東西大陸世界大戰後,大晟官方為了發掘更多平民之中煉神天賦的機構。
存思會主要是賣能夠幫人進行開竅的三教典籍。
其次是五樓之中所存的突破凝神境入門書籍與低等觀想法。
而最上層的九樓放著的,
則是整個存思會所能為廣大民間煉神修士所提供的最後幫助。
乃是東西大陸世界大戰之前,放在三教宗門裡都是親傳弟子才會傳授,一旦外露就要殺淨知情者的,突破坐忘境的秘要詳解。
就像是皮肉境、筋骨境武者與踏入超凡的煉髒武者之間差距一樣。
從精神力能夠外放,煉神修士開始以精神影響外界物質的那一刻起,煉神體系便是跨入了一個新臺階。
從之前蘇念衣在擂臺混戰上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就算是手裡沒有法寶,那都是會造成恐怖殺傷力的人形武器。
只要當時她一個念頭,瞬間就能殺光擂臺賽上所有人。
煉髒境的武者有著的只不過是武舉人的身份,
可坐忘境大成的煉神修士一旦歸順朝廷,起步就是七品縣令,
若是持縣衙大印,被允許小範圍調動蒼生之力加持自身,可行雲布雨、驅除災邪,殺煉髒武者易如反掌,在某些小地方的權威,比起皇權都更勝。
對於沒什麼野心的很多平民煉神修士來講,
突破坐忘境就跟范進中舉一樣,
後半生的榮華富貴穩了!
“賈先生,我並非是喜歡開玩笑之人。”
李希君和對方這幾月沒少打交道,尤其是在養神香方面花了數千兩白銀,對方都從未動過歪心思。
對於這位中年文士品德有直觀瞭解的李希君,沒有隱瞞直接開口道:
“因為一番機緣以及這些月來日日養神香的輔助,我已經凝神大成。”
“如今來存思會便是想要上九樓,購買關於坐忘境的入門之法。”
哪怕心裡已經有了隱隱猜測,
但是當這位賈先生聽到李希君親口承認凝神大成後,依舊是在下意識撫須時平復心情時,不自覺的揪斷了好幾根鬍子。
“你、你竟真的.”
此刻的中年文士很想照例說些讓對方加入官方,忠君報國,榮華富貴的話。
但是這幾月來,對眼前少年野心、性格早已瞭解的他,最終只是不由得輕嘆:
“早年只是聽聞三教大派中,每百年就有絕世天驕,不過弱冠之年便能煉神坐忘,前途直指顯聖真君。”
“沒想到,我這一輩子還能遇見你這般天才。真是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李希君回覆道:“只是僥倖而已,能有如此進境,也是多虧了這些時日的養神香輔助。”
“那也是自己的財力所帶來的,你不必自謙。”
中年文士搖了搖頭,轉身走向一旁的樓梯。
“隨我來吧.津門存思會已經許久沒有散修步入這第九層了。”
李希君跟著上去,一路在七八層看到了不少三教典籍孤本,直到最後走進這第九層樓。
這頂層的空間一下子變得小了許多,也就是一個普通房間大小。
有著一扇沉木窗戶,一張黑木書桌,幾排書架。看起來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書房。
賈先生上前開啟了窗戶,放眼望去,能夠看到津門水網密集流入遠處盡頭的壯美場景,讓人心境都為之開闊不少。
這位中年文人從一旁書架的暗格後面取出了一張如雪般純白光滑的紙卷,放在了這黑色木質書桌上面。
他對著李希君指了指書桌上的筆架、草紙說道:
“這坐忘境突破的秘法只能在此處記憶閱讀,若是記不住可自己多謄抄默寫幾遍。”
“但是切記不可將任何一張記載秘方的紙張帶出去。”
有過學習煉髒秘法的李希君從善如流點頭。
“不知這坐忘入門的典籍作價幾何?”
“不必了,就當是我為大晟平民子弟做的一點善事。”
那賈先生擺了擺手轉身走向書房門口,臨走前身形頓了頓,說道:
“坐忘境不看天資,看心性機緣,若是你能順利突破此境,將來真成了顯聖真君,還望你多為天下平民子弟說些話。”
言罷,不等李希君回答,這位中年文士對著他拱了拱手,關上了書房門後,下樓而去。
這讓李希君沉默了片刻後,才整理好心情,低頭專心開啟了這張純白名貴紙卷。
最上面寫著的是名為【坐忘詳解真我蘊心法】的標題,隨後則是一行行文字,描述種種突破坐忘境的要點、訣竅。
半個時辰後,
李希君望著眼前的雪白紙卷若有所思。
《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是謂坐忘。
突破坐忘境最基礎的就是要進入到‘物我兩忘’的境地。
因為,唯有在‘內不覺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念俱遣’這種物我兩忘的虛靜的狀態下,
才能看到‘真我’,蘊孕著出煉神修士那不會有絲毫遮掩、絲毫謊言,絲毫退卻的‘心’。
按照上面所說,每個煉神修士在這一境界的‘心’都不同。
當初由儒家典籍開竅入道的煉神修士,多是明悟《中庸》中所言“率性之謂道”的‘平實心’。
當初由道家典籍開竅入道的煉神修士,常有明悟《莊子》“得乎道而喜”中所說的‘喜悅心’。
當初由佛門典籍開竅入道的煉神修士,多有《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勇猛心’。
當然這並非是絕對,只是三教煉神修士熟讀各家典籍,在見到‘真我’之時,往往會因從小到大各種事情、所學知識影響,因此產生這樣的‘心’。
具體如何,還是要看個人,那真正的不曾示人的‘心’究竟是何物。
這種頗有幾分玄學、哲學探索的突破方式,
讓李希君逐漸明白,這個境界的突破,所看的的確不是天資,而是一個人自我的心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