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36章 是非,權衡

面對馬皇后的質疑,馬鈺不慌不忙的說道:

“賈誼確實沒有直接說過此類的話,但從他的文章是可以看出這層意思的。”

“《新書》裡總共記載了十三篇教書育人的文章,其中兩篇失傳還剩下十一篇。”

“這十一篇無不在告訴世人,教育孩子要有尺度。”

《新書》又名《賈子》,是賈誼作品集。

其中有十三篇,是賈誼闡述教育思想的文章,好幾篇是他為了教育梁懷王特意編寫的寓言故事。

馬皇后其實並不瞭解這些,畢竟她不可能將所有書都讀一遍。

不過她也不認為馬鈺會在這種事情上說謊。

她關心的是這些文章到底講了什麼,馬鈺的長輩又是如何得出教育尺度這個結論的。

還有就是尺度要如何確定。

所以她追問道:“你詳細和我說說。”

馬鈺想了想,說道:“我就以其中的《退讓》篇為例和您說吧。”

“這篇故事講的是……”

梁國大夫宋就在與楚國相鄰的縣當縣令,兩國相鄰的那一片土地,都不約而同的種了瓜。

梁國人辛勤勞作,瓜長的就特別好。

楚國那邊的人偷懶,瓜長的不好。

楚國人就嫉妒了,夜裡派人去破壞梁國的瓜田。

梁國人非常生氣,要去報復。

宋就阻止了大家,說這麼做只會讓仇怨加深,最後釀出更大災禍。

想消弭災禍,就應該採用更好的辦法。

所以不但沒有去報復,還派人偷偷去幫楚國人照顧瓜田。

楚國的瓜也長的非常好。

楚國縣令覺得很奇怪,派人一查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兒,於是就趕緊上報。

楚王聽聞之後非常慚愧,給梁國賠禮道歉,從此兩國交好。

這個故事前世也被選入課本,傳播度非常廣。

說完了整篇故事的大概內容,馬鈺接著問道:

“娘娘以為這個故事如何?”

馬皇后遲疑了一下,還是給出了內心的真實評價:

“迂腐。”

馬鈺並不意外這個答案,說道:

“是的,迂腐,甚至說有點蠢。”

“如果楚國人不感恩,繼續嘲笑他們怎麼辦?”

“我們甚至可以往深處想,梁國是個小國,會不會是他們害怕被楚國打才選擇這麼做的?”

馬皇后點點頭,她內心也是這般想的。

馬鈺接著問道:“您覺得賈誼是個迂腐的人嗎?”

馬皇后搖頭道:“能寫出過秦論,並強烈要求剷除諸侯王的人,不可能是個迂腐書生。”

馬鈺說道:“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賈誼不迂腐,為何要寫出這樣一篇迂腐的故事呢?”

他沒有吊胃口,緊接著就說出了答案:

“因為這篇文章是用來教導梁懷王的。”

“梁懷王當時年幼,心智尚不成熟,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念都沒有。”

“所以賈誼才會先教他簡單的是非對錯,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等他對世界有了正確的認識,再教他權衡利弊的學問。”

“反過來想想,一個小孩子連基本的是非觀念都沒有樹立起來,就先教他權衡之術。”

“那會是什麼後果。”

“大機率會變得多疑、猜忌,嚴重的會不相信人性,甚至性情扭曲。”

“如果這個人是個普通百姓,因為能力有限很難造成大的破壞。”

“如果他是權貴子弟,乾脆他就是君主本身,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看著陷入沉思的馬皇后,馬鈺最後說道:

“據此長輩得出了一個觀點【先明是非,再教權衡】,是為教育尺度也。”

先明是非,再教權衡。

馬皇后默默的念著這句話,腦海裡不禁又想起馬鈺曾經說過的另一個理論:

孔孟為本,管荀為用。

以孔孟思想為根本,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然後以管荀思想為用,學習權衡之道。

想到這裡,她猛的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因為她想到了自己的幾個孩子,主要是朱標、朱樉和朱棡。

同樣的三兄弟,相似的環境,相似的教育。

為何朱標就很優秀,朱樉和朱棡性格就有那麼大的缺陷呢?

這是之前她一直都很困惑的問題。

此時,聽完馬鈺的一席話,她終於找到了答案。

也找到了問題所在。

朱元璋特別疼愛孩子,生怕他們吃虧,恨不得將所有知識都塞進他們的腦子裡。

從小不光教他們讀書習武,還教他們人心險惡的道理。

區別是,朱標年長一歲多又是太子,夫妻倆尤為重視他的教育。

很早就為他請了名師教導,後來更是拜宋濂為師。

宋濂是大儒,教的是儒家的學問和做人道理。

說起來,因為教育孩子這事兒,朱元璋沒少和宋濂起衝突。

朱元璋覺得宋濂教的不實用,讓他教點別的。

宋濂覺得自己教的就是聖人之道,堅決不改,除非將他換掉。

朱元璋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宋濂確實有學問,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且文壇第一人的身份,還能幫他們安撫讀書人的心。

關鍵是,這麼多年下來,朱標確實被培養的很好。

以前馬皇后也沒有深究,只覺得自己兒子聰明教育也得當,才如此順利就將他培養成才。

至於另外兩個兒子,或許是生性頑劣,不堪造就吧。

雖然作為母親,這麼想自己的孩子很不應該,可除此之外她實在找不到答案了

現在她終於知道,自己冤枉那兩個兒子了。

他們享受的教育,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朱標有宋濂教正確的是非觀念,朱樉和朱棡則沒有,他們兩個更多的是受朱元璋的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宋濂堅持己見,朱標會不會也變成朱樉和朱棡那樣?

她已經不敢繼續往下想了。

雖然這麼想很對不起朱元璋,可她認為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再想想其他的皇子,她的心情就更加沉重。

常妃倒是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覺得馬鈺引經據典說的非常有道理。

已經開始想,自家的兩個弟弟都那麼不成器,大機率就是這個原因。

不行,得好好的教他們,不能讓他們成為禍害。

馬鈺雖然不知道馬皇后具體在想什麼,但也大致能猜到和皇子們的教育有關。

有一說一,朱元璋的子女成材率是極高的,但出變態的機率也高的離譜。

如果是極個別的,還能說是本性就壞。

這麼大批次的出變態,只有一種可能,教育出了問題。

再想想朱元璋對孟子思想的態度,就不奇怪了。

馬鈺提出教育尺度問題,就是希望能在這方面做出改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