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

要說心情最複雜的,非朱元璋莫屬。

查抄出來的鉅額錢糧,讓他為之興奮。

“粗略估算,查抄的錢財超過七千萬貫,大明目前的賦稅也才一千三百萬貫。”

“足以抵得上朝廷五年多的賦稅收入。”

“查抄出來的糧食多達四十餘萬石,明年十五萬北伐大軍的軍糧就有了。”

朱標也有些興奮的道:“還有土地呢,清查出來的土地有二十餘萬頃。”

“一戶分十畝地,能解決兩百萬戶百姓的生計問題。”

“難怪表弟總是說,窮的是朝廷和百姓,中間的豪強大戶都富得流油。”

朱元璋點點頭,似乎想起了什麼,感嘆的道:

“咱生活的地方偏北方久經戰亂,宗族確實擁有庇護作用。”

“如果當年咱有宗族庇護,也不會家破人亡。”

“所以之前馬鈺說宗族不好的時候,咱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朱標還是第一次聽他說這些話,很是意外。

不過想想也正常。

自家父親對血脈親情看的確實比較重。

別看平日裡對違法亂紀之事零容忍。

可一旦涉及到和朱家有血脈關係的人,往往是另一套標準。

這其實就是宗族思想在作祟。

他對馬鈺批判宗族勢力感到不以為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作為皇帝,他又很清楚宗族勢力對皇權的影響,所以才沒有表示出來。

而是順手推舟對宗族進行打擊。

可是這一次的行動,讓他認識到了宗族的另一面。

關鍵這次行動真正針對的,是參與皇城建材倒賣案的案犯,以及有利害關係的家族。

並不是特意針對宗族勢力。

就這查出來的罪惡,都已經重新整理了他對宗族的認知。

真不知道那些大宗族光鮮外表下,隱藏著多少罪惡。

固有認知的破碎,讓他心情非常的複雜。

朱標也深以為然的道:“表弟說過,主次矛盾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

“亂世的時候主要矛盾是生存,宗族的惡和大環境比起來就可以忍受了。”

“南方環境相對安定,生存壓力沒有那麼大,宗族的行徑就更加的惡劣。”

“尤其是一統之後天下太平,沒有了生存的壓力。”

“宗族之惡就凸顯出來,從次要矛盾變成了主要矛盾。”

朱元璋也聽過這套理論,當時理解還不深。

但此時有了鮮活的例子,他終於瞭解到了主次矛盾的真諦。

“還有個原因,亂世的時候宗族也怕族人造反,不敢做的太過分。”

“太平盛世到來,造反變得更加困難。”

“再加上宗族和官僚勾結,有朝廷幫忙鎮壓叛亂。”

“也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的壓榨百姓。”

然後他也不禁讚道:“馬鈺提出過很多理論,初聽覺得很誰莫名其妙。”

“只有深入瞭解才知道,都是在針對天下各種癥結所在。”

“這個主次矛盾變化就是如此。”

朱標趁機說道:“是啊,所以表弟才說,治國就是解決各種矛盾的過程。”

“矛盾在不停的變化,治國的方法就不能一成不變。”

“在特定的時期,就必須要採用相適應的治國之法。”

朱元璋卻搖頭道:“他說的太理想化了,變革就意味著風險,誰又能保證每次都能好準時代的脈搏呢。”

朱標反駁道:“可不變必然迎來死亡。”

“所以才需要普及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

“然後朝廷建立智庫,由智庫幫忙瞭解社會真實情況,給決策者提供諮詢。”

朱元璋嘆道:“哪有你說的那麼簡單,智庫也是人組成的。”

“是人就有私心,誰又能保證他們說的就是真的。”

朱標說道:“這就看君主用人的能力了。”

“更何況,天下如此廣闊,靠君主一個人根本就治理不過來。”

“最終還是要靠群臣協助治理。”

“如果前怕狼後怕虎,那還怎麼治國。”

看著侃侃而談的兒子,朱元璋啞然失笑:

“好,你有這個志氣咱很高興。”

朱標頓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是我多言了。”

朱元璋鼓勵道:“和我有什麼不能說的。”

“既然你有這方面的想法,那就多關注一下國子六學,為大明培養更多人才吧。”

朱標高興的道:“是,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朱元璋點點頭,將話題拉回了最初:

“現在天下一統,宗族問題已經成為主要矛盾之一,必須要加以解決。”

“上次我給你佈置的作業,可有什麼想法?”

上次佈置的作業?

朱標馬上就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了。

上次他們談如何解決地方豪強、宗族問題,朱元璋讓他自己翻歷史尋找答案。

還特意強調不要去問馬鈺。

這些天他也一直在翻閱史書,卻是有不少收穫。

此時聽朱元璋提問,當即就回道:

“我最近翻閱史書,發現古人確實採取了多種辦法,削弱地方豪強。”

“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遷徙。”

“不論是豪強還是宗族,他們的實力大多都來自於,對本鄉本土的影響力。”

“將他們從祖地遷徙到別處定居,離開了熟悉的鄉土,他們有十分力也發揮不出一分。”

“剝奪了他們對地方的影響力,就不足為懼了。”

“西漢中前期一直都在使用此法,削弱地方豪強的勢力。”

“只是到了漢成帝時期,因為過於相信儒家,想要施行所謂的仁政,廢除了很多削弱地方的政策。”

“最終導致地方勢力做大,中央與地方權利失衡,遷徙之法無法執行而被廢。”

“隋唐時期也經常透過遷徙之法,來削弱地方豪強勢力。”

“直到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朝廷失去對地方的掌控,此法才被擱置。”

“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遷徙之法自然也就無從實施。”

“大明一統天下,也當採用此法以消弭地方勢力對朝廷的掣肘。”

朱元璋覺得非常違和。

從漢朝講到現在,串聯歷史同型別事件,這不是馬鈺常用的方法嗎。

自家好大兒受他影響太深了啊。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天下沒有新鮮事,很多事情都能在歷史上找到答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