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55章 出塞

正在福建的李文忠接到軍令,也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即乘船前往北平。

一路上也在思考,要如何應對這一戰。

只是他這次只是副將,真正做主的還得是常遇春。

這又讓他不得不思考,常遇春會作何選擇。

最終他制定了上中下三策,到時候看常遇春選哪個吧。

一路到達北平,在中軍大帳見到了常遇春。

一見面常遇春就大笑道:“哈哈,思本你終於到了。”

思本是李文忠的字,長輩、關係親近之人,多以此稱呼他。

李文忠行禮道:“累將軍久等,文忠之過也。”

“你就是禮多。”常遇春說著,就拉著他來到軍用地圖前:

“你向來足智多謀,對當前局勢,可有良策?”

李文忠頓了一下,說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將軍參考。”

常遇春說道:“哦,說說都有什麼。”

李文忠回道:“上策據城而守……”

常遇春都不等他說完,直接打斷道:“中策呢?”

李文忠毫不意外,繼續說道:“中策可誘敵深入,圍而殲之。”

“元朝連戰連敗,急需一場大勝鼓舞人心。”

“若我們露出破綻,他們必定會窮追猛打,我們可於險地設伏圍殲。”

但如果敵人不上當,那勞師動眾最後毫無所獲,還有可能會被人笑話。

常遇春摸了摸下巴,道:“有點意思,下策呢。”

李文忠臉色一凝,沉聲說道:“下策……出塞。”

“砰……”常遇春一拍桌子,大聲道: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我也以為當主動出擊。”

“憑什麼每次都是他蒙古人入關打我們,今日也叫他們知道,我大漢兒郎也可出塞打他們。”

李文忠心道,果然。

在自己來之前,他就已經想好要主動出擊了,方才不過是試探自己的態度罷了。

常遇春用兵就四個字,簡單粗暴。

前年討論北伐計劃的時候,就因此被皇帝批評。

這次讓自己來輔佐他鎮守北平,大機率也是怕他輕敵冒進。

但李文忠想說的是,舅舅,我也想當霍去病啊。

之所以拿出上中下三策,不過是不想搶了主帥的風頭,同時也是試探常遇春的態度。

萬一他沒有冒進的想法呢。

事實證明,常遇春就是常遇春。

主帥和副帥都想出塞,那就剩下一件事情了,如何出塞。

兩人的目的很簡單,攻破元上都。

元朝施行的是兩都制,上都和大都。

元順帝從大都逃走後,就是去了上都,在這裡指揮元軍與明軍作戰的。

常遇春和李文忠一致決定,此行的戰略目標,攻克上都。

兩都直線距離兩百多里。

但中間隔著燕山山脈,天險重重。

元朝在燕山山脈中間,也就是古北口修築了四條通道,西邊三條在燕山外側的察罕腦兒交匯。

也就是說,燕山外側的草原族群,只需要把守兩個關口就可以了。

而中原王朝想在燕山內側設防,就需要同時防守四個關口。

兵力就被分散了。

原本的歷史上,滿清繞道古北口進攻大明,最後還成功了,就是這個原因。

由此可見,當初蒙元修築這四條通道的時候,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元順帝也是熟知這一點的,派了北元丞相也速,統率重兵鎮守古北口外的重鎮大寧。

而大寧的後方全寧,就是北元的糧草中轉地。

也就是說,大寧可以隨時獲得後方的援助。

明軍想要正面攻破這裡,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可能。

李文忠雖然決定要出塞,可是對如何攻克大寧,卻沒有太好的辦法。

哪知,常遇春卻大笑道:“為何要正面打大寧,將它繞過去不就行了。”

李文忠大驚:“不可,大寧可輕易截斷我們的後路,屆時我們就成無根浮萍了。”

常遇春說道:“你先聽我說完全部計劃……”

“這次我們出兵,只攜帶十天口糧,不要任何後勤。”

“先佯攻大寧,吸引北元的注意力。”

“然後你率領步兵繼續佯攻,我率領騎兵奔襲錦州,打他們個出其不意。”

“錦州守將江文清乃無能之輩,必不能擋我,可一戰而下。”

“然後你再率軍東進,做出與我匯合攻打遼東的態勢。”

“元軍定然以為,我們這次的目標是遼東納哈出。”

“大寧和全寧方向的防守會鬆懈下來。”

“然後我再率領騎兵奔襲全寧,拿下這座北元糧倉。”

“而你帶領步兵走到半路,就改道北上,去全寧與我匯合。”

“到時候我們獲得了補給,就不怕後路被截了。”

“反倒是大寧,失去了後方的補給成了孤城。”

“我們再回師從背後將其拿下……”

“如此一來,燕山外圍的北元勢力可一掃而空。”

“然後我們再出兵攻打上都……”

這個計劃用激進二字已經不能形容,堪稱另類版本的破釜沉舟。

但凡有任何失誤,他們這一路大軍就要全部折在關外。

即便李文忠已經做好了冒險的準備,可聽完他的全部計劃,依然驚的冷汗直流。

說完自己的計劃,常遇春目光盯著李文忠,帶著挑釁的語氣問道:

“思本,敢不敢與我搏上一搏。”

李文忠自然知道他在故意激將,但……

去踏釀的。

你常遇春敢,我李文忠就是懦夫不成。

“好,我就陪大將軍賭上一把。”

“贏了你我就是大明的衛霍、李靖,輸了咱們一起遺臭萬年。”

常遇春大笑道:“哈哈,還是思本痛快。”

若是換成徐達,是絕對不會同意這個策略的。

之後兩人開始調兵遣將,為這一戰做準備。

這一戰是絕對不能輸的,否則數萬大軍葬送關外,北平空虛必然為北元所得。

屆時北元以及其他各路分裂勢力,都會士氣高漲。

整個一統的局勢都有可能被逆轉。

所以兩人戰略上雖然冒進,戰術上卻非常的小心。

將各項準備都儘可能做到周全。

最後篩選出一萬精銳騎兵和八萬步兵,各攜帶十天口糧,出古北口進入燕山山脈。

鎮守大寧的也速得知訊息,非常的不屑。

攜帶十天口糧,就敢硬碰我大寧防線?

看我怎麼給你們一個教訓。

他甚至已經做好周密計劃,先防守消耗明軍的口糧。

等明軍糧盡撤軍的時候,他再銜尾追擊。

運氣好不但能擊潰常遇春和李文忠,還有機會出古北口攻打北平。

到時候,什麼王保保、什麼納哈出、什麼江文清,都得看老子臉色行事。

然後他特意派使者,給各路將領傳遞訊息。

常遇春和李文忠打過來了,你們小心戒備。

名義上是提醒大家小心,實則是告訴大家,看我表演。

事實上,北平到處都是眼線,就算他不這麼做,其他各路大軍也很快就得到了訊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