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賊劉備

第277章 立場

趕到劉辯宅子時,已經有不少官員在百郡邸的巷子裡嘀嘀咕咕了。

太后腦門子都是蒙的,怎麼也想不到,誰會在這時候殺害劉辯。

劉辯本來八卦就多,原本也已經沒有繼位的可能性,可這一死,大家便又重新想了起來——至少劉辯目前仍然是皇子啊。

只是身份存疑而已,但仍是正經的皇子,又沒被貶為庶民……

百官們都很懂事,沒有人當眾談論是誰殺的劉辯。

但太后很慌。

越是沒人談論的事,那就越麻煩……

下午,太后趕緊召見了崔烈,打算讓崔烈查出真兇。

但崔烈可沒有查清這種懸案的本事,而且也不打算查,直接說兇手必是袁紹。

當然,崔烈是基於立場判斷的,他並不在乎真兇是誰。

崔烈在朝議遺詔時就已經附和了劉備,等於是已經站了隊,那就只能站到底。

崔烈請太后趕緊昭告天下,直接釘死袁紹,免得這事牽扯太久糾纏不清。

這其實是最好的方式,也確實是為太后考慮。

太后昨天用宦官從袁紹手裡換了史侯回京,百官皆親眼所見。

而昨晚劉辯還活蹦亂跳的,今天卻死了,偏偏劉備和董卓兩個最適合背鍋的全都不在雒陽。

在百官眼裡,殺史侯的最大嫌疑人當然是太后……尤其是在劉辯有了袁家子的傳言之後。

崔烈算是好意,他想讓太后趕緊強權脫罪,算是在向太后示好。

可是,太后手裡沒人可用,張讓趙忠等有威懾力的宦官已經沒了,她也想強行把這事栽給袁紹,但她不知道怎麼栽……因為擅長辦這種事的人都死了。

太后只好招來唯一還能用的董承。

“太后何不召集百官,把此事落到劉備頭上?”

董承看來是有另外的想法。

“劉備不在京中啊,百官皆知劉備送儲君去北邙祭祖了,此事如何能落到劉備頭上?”

太后表示不理解。

“劉備在哪兒不重要……姑母,百官並不在乎真相,他們只在乎如何爭權。”

董承解釋道:“如今雒陽局勢已經勉強平定,儲君登基已成定局,若是劉備輔政,百官很難爭到利益……姑母您也難以抑制劉備。與其放任劉備坐大為梁冀、竇武,不如趁早讓劉備無法做輔政之臣……”

董承認為,只有讓劉備揹負惡名,才能抑制劉備把控劉協。

且不論史侯是皇子,即便劉辯是個普通人,把謀殺的罪名扔到劉備頭上,只要百官都這麼說,也能使劉備無法再做輔政大臣。

至於劉備是怎麼飛進雒陽謀害劉辯的……這不重要。

天下人信不信,也不重要。

只要太后願意分權給百官,官員們自然會設法把事辦好,畢竟栽贓陷害是當官的基本素養。

董承建議太后,召見名臣,約定分權給百官,使百官一起攻訐劉備,使劉備無法得到少師或其它輔政之位。

待儲君登基,太后自己臨朝攝政,這是最好的選擇。

董卓現在是同族,即便劉備不滿,也有董卓可以制約。

再說,劉備姓劉,誰知道他沒有篡位的念頭,光武帝小宗替大宗的先例擺在那兒,誰知道劉備會不會模仿一二呢。

——無論是崔烈還是董承,都不是為了真相,都是為了立場。

於是,太后陷入了糾結。

她知道董承說得沒錯,這對她而言確實是最有利的,但她又不確定嫁禍劉備的事是否能成。

而且……太后知道,即便能成,自己也很可能受反制。

因為之前關在暴室的那些宮人,必然在劉備手裡——殺何皇后的事兒還沒結呢,劉備手裡拿著把柄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