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呂布得了袁紹不少好處,手下人也因此得了不少好處……
騎督李肅見無人應,勸說呂布:“事已至此,不如投奔董將軍,否則朝中無人可助……董將軍乃太后族親,也是將來天子之親,唯有如此才能庇護我等。”
李肅與呂布是同鄉好友,關係很好,說話也少些顧忌。
(注:李肅不是董卓的手下,從頭到尾一直都是呂布的部下。)
“……前日才投史侯,今日又改投董將軍……如此反覆,董將軍豈能信我等?”
高順皺眉低語道。
張遼微微點頭,但沒說話。
呂布問董旻:“我投效史侯,助於袁紹,雖受袁紹所棄,但如今我若助董將軍擊袁紹,恐董將軍也難對我放心……如何與董將軍約信共誓?”
這倒也是,兩邊不算自己人,雖然有共同的目標,但多半雙方都不放心。
董旻思索片刻,道:“奉先,吾兄前年喪子,若奉先願意,不如與吾兄結父子之誓……如此自不見疑。”
呂布沉默著,有些猶豫。
“奉先,你可知吾兄對部下袍澤如何?”
董旻指了指自己帶來的幾個部下,又指向了自己帶來的馬匹:“吾兄所獲,皆分於部眾,寧可自身貧苦,也要使親屬部曲無憂……吾兄已乃太后親族,不至於辱沒奉先,也不至於使奉先無所依靠。”
這話很實在,董卓對部下確實非常好。
董旻部下的馬全是神駿好馬,且兵士個個甲冑內皆穿錦衣,一看就知道挺富態的。
其實呂布這邊的人大多也聽過董卓的名聲,畢竟董卓之前在河東,與幷州隔得也不遠,幷州將士大多都知道董卓豪邁大氣,出手極為大方。
“那……請公引路,布這便去拜見董公。”
呂布看向董旻:“若要快速相助董公,我等當入城從城內通行才是最快的……”
董旻知道呂布是想試探誠意,點頭下令開了夏門,讓呂布帶兵入雒陽。
既然董旻願意開城,呂布也就放了心,沒有在雒陽搞任何事情,而是快速來到上東門,見到了董卓。
董卓已經整軍完畢,帶著一群騎兵等著。
見董旻將呂布帶來,董卓迎上前去:“得奉先相助,此天幸也!奉先可願隨我逐殺逆賊!”
呂布立刻拜倒:“布本飄零之人,素以身卑難逢明主,公若不棄,布願拜為義父,持孝而誓恩義。”
“好好好!哈哈哈……吾得千里駒,便也贈奉先千里駒!”
董卓大喜,下馬扶起呂布,把自己的馬韁繩遞了過去:“你既誓以父子,與吾同心合力,吾必誓以血親,與奉先同甘共苦,誓不相負!”
說罷,抽出短刀,在自己手腕輕輕抹了一刀。
鮮血滲出。
董卓伸出手去。
呂布也以刀割腕,將流血的手腕貼到董卓腕部。
這是以血為誓,以示血濃於水。
盟誓已成,呂布也不耽擱,飛身上馬,舉戟向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