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57章 杯酒釋兵權的初始版本

出征自有吉時,吉時來到時,趙匡胤便領著趙德秀走上城牆,俯視著下方的四萬禁軍開拔。

望著下方數條漆黑長龍蜿蜒前行,趙匡胤不復方才輕鬆臉色,語氣凝重地說道:

“朕只能幫你到這裡。”

今日趙匡胤用他的威望與手段,幫趙德秀在禁軍中開啟了一條立足的縫。

而趙德秀能不能順著這條縫,成功在軍中站穩腳跟,靠的就是趙德秀自身的能力了。

趙匡胤的話,讓趙德秀的心情亦變得慎重起來。

慎重歸慎重,既已有決定,再難趙德秀都得走下去。

“父皇放心,兒臣定會百般努力。”

見趙德秀無輕視的態度,趙匡胤是稍稍放心了一些。

既已打算給趙德秀機會,那身為父親的趙匡胤就會傾心教導。

“日前有軍報到來,言劉鈞命劉繼業率軍兩萬支援李筠。

李筠的叛軍,當在三萬上下,若加上北漢軍,叛軍的兵力已在我軍之上。

敵眾於我方,你可知朕為何不急於西征?”

在原先趙匡胤定下的戰術中,“東西合擊”是宋軍平叛的主要戰術。

按照常理來說,當東路軍慕容延釗出發時,趙匡胤親率的西路軍亦要出發,這樣才容易形成合圍之勢。

但為什麼西路軍卻一點都不急著出征呢?

趙匡胤見趙德秀緊蹙眉頭思考,耐心給出了一些時間讓他思考。

猶記得這一疑惑趙光義亦提出過,他認為戰術一旦定下就不要輕易更改,按部就班去做即可。

趙光義的這一刻板看法,讓趙匡胤那時忍不住呵斥。

他是怎麼呵斥的來著?

“兵無.“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在趙匡胤回憶的同時,一道清脆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將他腦中的想法給說了出來。

詫異地順聲望去,他發現一旁的趙德秀眼神正變得越來越亮。

“先前我軍東西兩路,無論哪一路兵力都優於賊軍,那自然當以雷霆之勢,合圍於潞州城下猛攻方是上策。

可兵法有言,攻城為下,潞州城高池厚,加之李筠經營多年,我軍有再多的攻城器械,亦難保短時間內拿下潞州。

平叛一事,貴於神速。

新朝初立,各地人心尚未完全臣服,若攻打潞州過久,難免南面的李重進及其他各地諸侯不會乘勢起兵,到那時局勢就會愈發難以控制。

先前不知北漢是否會派兵,故先以東西並進之策最為穩妥。

今既已明確北漢會率兵兩萬南下,得此強援,若我軍再適當露出一些“破綻”,則就有可能讓李筠棄堅城不守,主動率軍南下與我軍野戰!

若我軍能在野戰中,一舉殲滅賊軍主力,那縱算潞州再堅固,城中盡是殘兵敗將時我軍拿下潞州都不會再是難事。

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便人地皆失!”

最後趙德秀以後世的一句名言,為他的這番想法給做了個總結。

趙德秀不知道的是,當他在闡述方略的時候,趙匡胤看向他的目光正變得欲發驚喜。

直到他的最後那番總結說出來,趙匡胤再也忍不住,於城牆上暢然大笑起來:

“你與朕,才是血脈相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