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的開封城,從本質上來說像是一座氣勢磅礴的戰爭機器。
開封城的一切皆是為城內外的十數萬精銳禁軍服務。
當開封城的主人趙匡胤定下戰術後,這座承載著安邦定國任務的戰爭機器就迅速轉動起來。
一位位由趙匡胤親手提拔的禁軍將官取消休假入駐軍營,為他忠實的傳遞著作戰任務同時進行著戰前動員。
而大量的禁軍將官,更像趙匡胤的觸手般,無形中幫趙匡胤穩穩控制住這十數萬禁軍。
待趙匡胤的作戰命令徹底傳開後,一股戰前的凝重氣氛宛若天上的黑雲般漸漸形成,壓的開封城中的人有些喘不過氣。
太原郡侯府內的趙德秀,感受著這股凝重氣氛,記憶卻不由得回到了陳橋兵變那一夜。
那一夜站在帥帳外的他,親眼見證了身處帥帳內的趙匡胤,是如何悄無聲息成功策劃出一場驚天之變的。
“以簡馭繁,以輕馭重。”
這是趙匡胤在軍中戎馬半生,總結出的統軍經驗。
得益於趙匡胤的言傳身教,趙德秀已初步領悟了這統軍經驗,現在是他運用這寶貴經驗的時候了。
在呼延讚的帶領下,趙德秀駕馬來到了開封城外的一處小型教場內。
這處教場是在呼延讚的指揮下臨時搭建的,這幾日來,從屬於趙德秀的兩百澶州軍,便在這處小型教場內訓練。
因呼延贊早有吩咐,兩百澶州軍早已排成整齊的佇列,在教場中等候著趙德秀的檢閱。
待趙德秀駕馬奔入教場後,他見到的是兩百手持鋒利長槍,身穿厚重鐵札甲的兩百健兒。
自趙匡胤主持禁軍改革以來,他在禁軍的招募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禁軍精銳“殿前諸班直”來說。
例如在身高方面:要求每人須在五尺八寸以上,換做後世單位,則每人都要是一米八壯漢。
而為了防止有人中看不中用,趙匡胤更在體力,年齡、身份等方面做出嚴格要求。
新兵年齡需是25歲以下的良家子,並且需肩扛80斤以上重袋行走五十步,或可挽弓強度達一石以上。
除去這些初始標準外,新兵入募後還需進行弓弩、騎射、長槍、陣法等方面的中級考核。
當考核完畢後,會根據每人擅長方面進行專業分工。
有一部分優秀新兵,屬於每一項考核都合格乃至於優秀,那這部分新兵會直接選入“殿前諸班直”中。
經過這一層層考核後,當代普通禁軍新兵的質量及初始技藝都是不俗的。
而具體到這兩百澶州軍身上,因慕容延釗對趙德秀頗有好感,所以他給趙德秀的兩百新兵,都是按“殿前諸班直”的要求挑選的。
高大的軀體,雄壯的四肢,配上威武冷冽的甲冑武器,單是站在那裡,兩百澶州軍身上就自帶著煞氣。
趙德秀望著身前的兩百虎背熊腰的澶州軍,心中不免生出些許豪氣。
怪不得歷史上時有帶數百精銳就敢辦大事的人。
面對兩百精銳他心中的豪氣都開始滋生了,再給他幾百這般精銳,血氣方剛的他保不齊會做些什麼。
在自家兒郎面前,趙德秀沒有如他人一般,先宣示起自身身份。
他高舉馬鞭一揮,身後有著幾輛沉重的驢車緩緩進入了教場中。
每一輛驢車上都被黑布蓋著,讓人一時看不準驢車上裝的是什麼。
當驢車被推進來後,趙德秀跳下馬,來到最先的一輛驢車前。
在兩百虎賁的注視下,趙德秀伸手一把掀開了蓋住驢車的黑布,黑布掉落,驢車上整齊擺放的幾隻木桶映入場內眾人眼中。
而隨著木桶的出現,那兩百虎賁的呼吸變得急促了起來。
看著木桶頂部露出的由銅錢堆積而成的小山丘,試問哪一位虎賁會不動心?
趙德秀似是聽到了兩百澶州軍的急促呼吸聲,他直接跳上驢車上指著腳下的銅山高聲喊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