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務繁忙,趙匡胤不能在延德宮中待太久。
在臨走前,趙匡胤又對趙德秀進行了一番囑咐:
“亂世未定,似那二李蠢蠢欲動,你不可只專注於文事,魏仁浦善軍略,這一點你要向他多多請教。”
“另外朕的拳術與棍術,你需再好好習練!”
往日在軍中,以勇武著稱的趙匡胤號稱有三絕。
這三絕分別是:長拳,盤龍棍及騎射。
既是自身的絕技,趙德秀作為趙匡胤的長子,趙匡胤自然從小就手把手教導著趙德秀。
教著教著,趙匡胤血壓就容易高。
教導了多年,趙德秀的拳術與棍術在趙匡胤眼中,還是那麼不堪入目。
聽到趙匡胤的囑咐後,趙德秀心中大感委屈。
公道的說,趙匡胤以自身的標準來要求他,本就是一種不公平。
趙匡胤是五代中有數的猛將,他的天賦與身體素質怎可與趙匡胤相提並論?
再加上趙德秀的確也不太想學拳術與棍術。
怕趙匡胤的血壓再度升高,趙德秀找了個理由為自己開解道:
“父皇體魄似龍虎,兒臣豈能跟父皇相比。
兒臣雖愚笨,至少在騎射一術上從未懈怠過。
來日等德昭與德芳長大後,兒臣定會督促他們二人,分別習練父皇的拳術與棍術。”
見趙德秀提起騎射一事,趙匡胤的臉色好了不少。
有一說一,這小子在騎射上的確得了他幾分真傳。
趙匡胤對趙德秀在武藝一事上要求高,倒不是希望趙德秀以後如他一般要去衝鋒陷陣。
他一方面是不希望自身絕學失傳,一方面是希望趙德秀多加習武鍛鍊體魄。
現趙德秀將兩位弟弟推了出來,加上趙德秀保證會繼續在騎射一事上精研,趙匡胤倒也能勉強接受。
囑咐完後,趙匡胤便起駕離開了延德宮。
待趙匡胤離開後,趙德昭才得以回到趙德秀身邊:
“皇兄,方才父皇跟你說什麼啦!”
看著一臉好奇的趙德昭,趙德秀心中有種長兄如父的責任感湧現。
“父皇囑咐我,要我盯著你習練棍術或拳術。
你年長些有優勢,說吧,棍術與拳術選擇哪一種?”
趙德秀話音剛落,趙德昭被嚇得連連後退。
在趙德昭印象中,習練趙匡胤的棍術與拳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趙德昭純真的臉,迅速耷拉了起來,他帶著些許哭聲說道:“皇兄,你是不是在假傳聖旨!”
咦?此子有些聰慧呀!
翌日一大早,呂餘慶就帶著樞密院的文書及趙匡胤的聖旨來到延德宮外。
因知道今日趙匡胤會派人來,趙德秀一早就等在宮外。
當呂餘慶見到趙德秀時,不免為趙德秀今日的裝扮吃驚了一下。
趙德秀頭戴紫紗幞頭,內著束身的錦袍,外面則罩著一件威武的明光鎧。
明光鎧的甲片在初陽下泛著冷銀光澤,映照著趙德秀挺拔的身軀,讓此刻的趙德秀顯得英氣勃勃。
皇長子在英武方面,與陛下的確頗為相似。
短短吃驚後,呂餘慶眼中就浮現了欣賞的目光。
察覺到呂餘慶的目光焦點後,趙德秀笑著解釋道:
“今日非我擇禁軍,實禁軍擇我,若著文人服飾,難以揚我尚武之心。”
趙德秀的擔憂是有道理的,當世有句話叫“大梁精兵,數代禁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後梁的精銳就是五代禁軍的前身。
有著這一個因素在,當下大宋的禁軍可謂見過許多皇帝的敗亡。
再加上有著魏博之風的影響,趙德秀不認為自己單憑一個皇長子身份,就能讓禁軍對他天然抱有好感。
要想讓桀驁的禁軍對他有好感,那肯定得投其所好。
趙德秀的解釋,讓呂餘慶對他愈發欣賞。
五代亂世,出一個頭腦清晰的皇子實在不容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