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趙德秀的請求後,慕容延釗轉身從帳內的一處架上取出了一本名冊。
“這本名冊是陛下當初在任時,親自觀察軍中基層軍官後寫的。
冊上有些名字後,還有著陛下當初寫下的一些評價。
你可根據評價,挑一個去。”
五代亂世,將門之子數不勝數,稱不得稀罕。
反正是基層軍官,與普通士兵的身份差不了多少,慕容延釗自可做主。
從慕容延釗手中接過名冊後,趙德秀翻閱了起來。
趙德秀相信他父皇的眼光,故而他著重看的是那些有評價的人。
看了幾頁後,趙德秀被上面的一個名字給緊緊吸引住了目光—呼延贊!
那位“紋身名將”?
幾乎就在須臾之間,趙德秀就指著他的名字對著慕容延釗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就要他!”
趙德秀語氣之篤定,讓慕容延釗詫異。
這眼緣來的真快。
慕容延釗順著趙德秀手指看去,待看清那人的名字後,慕容延釗有些為難。
“殿下,此人怕是有些不合適。”
慕容延釗的提醒,不是在於他不捨得。
而是在於趙匡胤對呼延讚的評價是這麼寫的:勇猛強勁,然生性怪異,易以言獲罪。
乍一看趙匡胤對呼延讚的前半段評價還不錯,但“易以言獲罪”五個字,體現了呼延贊一直不受重用的原因。
“呼延贊性格粗爽,恐日後會得罪殿下。”
慕容延釗,貼心的提醒了趙德秀一下。
換做旁人面對慕容延釗的提醒,可能就打消了招攬呼延讚的想法,但知道呼延贊生平的趙德秀不會。
又勇猛又忠心,簡直是在世尉遲恭,說話直點算什麼?
前世跟女友吵架,什麼難聽的話沒聽過,這不是事。
“我就要他!”
見趙德秀執意如此,慕容延釗就打消了繼續勸的念頭。
有時候緣分一事,真的很難懂。
“那臣帶殿下去見他。”
在軍營教場處操練士兵的呼延贊,亦聽聞了趙德秀到軍營的事。
面對在軍營中漸漸流傳起來的,關於趙德秀“英武”的評價,呼延贊有些不以為然。
英武不是靠穿一件鎧甲,騎馬在軍營內走幾圈就能得到的。
身旁一位軍官好友,見呼延贊對皇長子到來的事興致缺缺,不免覺得有些掃興。
“你該改改你的脾氣了!
你一直得不到升遷,問題就出在你的脾氣上。”
身為好友,他深知呼延贊素有大志,可再有大志有何用。
若不遇明主,呼延贊這一輩子可能都會這麼寂寂無名。
好友說的話,呼延贊豈能不知,可秉性一事又豈是那麼容易改的。
望著教場中訓練騎射的諸兵士,呼延贊不由在心中悲嘆,難道他這一輩子就只能當一個教頭嗎?
…
在趙德秀朝著教場處進發時,得知趙德秀入營訊息的一些禁軍將領,也以各種理由已來到大營中。
那些人或關心,或試探,或忌憚,但都不可能對趙德秀到來一事坐視不理。
就如那殿前都虞侯趙光義。
有沒有喜歡這書的大佬,把這書加加書單呀。
。